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唐代 · 罗隐

不论平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分类: 寓言  咏物  怜悯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罗隐: 寓言  咏物  怜悯  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背景

罗隐生于太和七年(公元833年),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对当时考试制度、当时朝廷的失望,以及在这样的情绪下,看见人民辛苦劳作在田间地头与部分朝廷官员不劳而获这样相对立的情景而产生的愤懑,大致是罗隐作出这首讽喻不劳而获者的《蜂》的原因。

译文

无论是在平地,还是在那高山,哪里鲜花迎风盛开,哪里就有蜜蜂奔忙。
蜜蜂啊,你采尽百花酿成了花蜜,到底为谁付出辛苦,又想让谁品尝香甜?

注释

山尖:山峰。尽:都。占:占其所有。
甜:醇香的蜂蜜。

赏析

罗隐的咏物诗“切于物”而“不粘于物”,往往别出心裁,独具寓意,讽刺深峻犀利又耐人寻味。清沈祥龙《论词随笔》云:“咏物之作,在借物以寓性情,凡身世之感,君国之忧,隐然蕴于其内,斯寄托遥深,非沾沾焉咏一物矣。”罗隐正是在对物象深入细致的观察基础之上,对所咏之物融进他强烈的家国之忧与身世之慨,刺时讽世使得其能在晚唐诗坛脱颖而出。《蜂》通过吟咏蜜蜂采花酿蜜供人享用这一自然现象,表现了他对社会和历史问题的思考。
  前两句写蜜蜂的生存状态,在山花烂漫间不停穿梭、劳作,广阔的领地给了它们相当大的施展本领的空间。“不论”“无限”,蜜蜂在辛勤劳动中“占尽风光”,简单写来看似平平无奇,纯行直白,几乎是欣赏、夸赞的口吻,实则是匠心独运,先扬后抑,为下文的议论做出了铺垫。
  后两句紧乘“蜜蜂”这一意象,把它象征的“劳动者”意象加以引申、扩大,发出“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一声叹息。同时也提出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已采的百花酿成蜜,辛辛苦苦的劳作终于有了可喜的成果,话锋一转,这般辛劳到底又是为了谁呢?在当时黑暗腐朽的社会里,为的正是那些不劳而获、占据高位、手握重权的剥削者,此中的讽意不言而明。诗人以反诘的语气控诉了那些沉迷利禄之人,感喟良久之余不禁又对广大的劳苦人民产生了矜惜怜悯之情,从另一个侧面对这种劳者不获、获者不劳的不平现实加以嘲讽和鞭笞,在为劳动人民鸣冤叫屈的同时也是对自己久沉下僚、大志难伸的境遇予以反省,表达对唐末朋党倾轧、宦官专权、战乱频仍、民不聊生的社会现象更深的痛恨之情。
  这首咏蜂诗运用象征的手法、设问的形式反映了劳动者不能享受其劳动成果的社会现象,与张碧《农夫》中的“运锄耕劚侵星起”“到头禾黍属他人”以及梅尧臣《陶者》中“陶尽门前土,屋上无片瓦”可作同一理解,都是叹苦辛人生之历练,社会世道之多艰,于人于己都是一番深省之言。
  罗隐此篇歌咏“蜂”之作,在艺术表达形式上独具特色。以“蜜蜂”为张本,所咏之物形神兼备,更为难得是所咏之物兴寄明显、寄慨遥深,“不粘不脱,不即不离,乃为上乘”(《带经堂诗话》),追求“神似”的工艺正如严羽《沧浪诗话·诗辨》云:“诗之极至有一,曰入神。至矣,尽矣。蔑以加矣。”体物工妙,词近旨远,夹叙夹议的手法配合默契,语言叙述中不尚辞藻,平淡而具思致,清雅辅以言深。

唐代 · 李商隐

小苑华池烂熳通,后门前槛思无穷。
宓妃腰细才胜露,赵后身轻欲倚风。
红壁寂寥崖蜜尽,碧帘迢递雾巢空。
青陵粉蝶休离恨,长定相逢二月中。

宋代 · 谢翱

蛹黑春如翳,寒崖举族悬。
扑香粘絮落,采汗近僧禅。
聚暗移花幄,分喧割蜜烟。
闲房无处著,应架井泉边。

宋代 · 潘牥

今岁分成第几房,刳松为屋蜜为粮。
门临花圃身长逸,架近松窗蜡渐香。
长日去凭双翅远,有时淡染半腰黄。
西园风雨无堪采,待得天晴出未忙。

宋代 · 赵时韶

蜜成只解供樽俎,蜡就徒能照绮罗。
堪叹汝生无受用,铣铣刺刺欲如何。

明代 · 徐渭

双股粉黄笼,飞迟趁晚风。
君王方课蜜,不敢恋花丛。

明代 · 陈恭尹

穿花度叶日纷纷,出自知时处有群。
独佩秋兰何处献,惭卿一食不忘君。

猜您喜欢

一毛不拔

魏晋 · 邯郸淳

一猴死,见冥王,求转人身。
王曰:“既欲做人,须将毛尽拔去。“
即唤夜叉拔之。
方拔一根,猴不胜痛叫。
王笑曰:“看你一毛不拔,如何做人?“

分类: 小学文言文  寓言  故事  哲理 

寄金吾李荪常侍

唐代 · 罗隐

西班掌禁兵,兰锜最分明。
晓色严天仗,春寒避火城。
安危虽已任,韬略即嘉声。
请问何功德,壶关寇始平。

感遇十二首·其二

唐代 · 张九龄

幽人归独卧,滞虑洗孤清。
持此谢高鸟,因之传远情。
日夕怀空意,人谁感至精?
飞沈理自隔,何所慰吾诚?

分类: 唐诗三百首  寓言    寓人  哲理 

承宫樵薪苦学

先秦 · 佚名

承宫,琅邪姑幕人。
少孤,年八岁,为人牧猪。
乡里徐子盛明《春秋》经,授诸生数百人。
宫过其庐下,见诸生讲诵,好之,因忘其猪而听经。
猪主怪其不还,寻之。
见而欲笞之。
门下生共禁,乃止,因留宫门下。
樵薪执苦,数十年间,遂通其经。

分类: 小学文言文  寓言  故事  哲理 

晚眺

唐代 · 罗隐

凭古城边眺晚晴,远村高树转分明。
天如镜面都来静,地似人心总不平。
云向岭头闲不彻,水流溪里太忙生。
谁人得及庄居老,免被荣枯宠辱惊。

村桥

唐代 · 罗隐

村桥酒旆月明楼,偶逐渔舟系叶舟。
莫学鲁人疑海鸟,须知庄叟恶牺牛。
心寒已分灰无焰,事往曾将水共流。
除却思量太平在,肯抛疏散换公侯。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