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次第来。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
赏析
这首诗回顾了宋诗的发展,批评苏黄后学抛弃欧、梅关注现实、平易自然的诗风。宋太祖到仁宗(960-1063)约100年时间里,文坛上总的倾向是承袭晚唐余风,内容单薄,文风华靡。尤以取法李商隐的西昆体缺乏李诗的真挚情感和深沉感慨,专门模仿李诗的艺术外貌,只注重音节铿锵,辞采精丽,又喜用典故,力图表现才学工力。这种诗风一直到北宋中的欧阳修、梅尧臣、苏舜钦等人从理论到实践上继韩柳提倡古文进行诗文革新才得以扭转。因此元好问称“百年才觉古风回”。“元祐诸人”指苏轼、黄庭坚、陈师道等诗人(其诗歌成就及流弊参看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六首)。“金陵”是指王安石,王安石也是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公之治经尤尚解字,末流务为新奇,浸成穿凿。朝廷患之。诏学者兼用旧传注,·····于是学者皆变所学,至于著书以诋公之学者,且讳称公门人。”王安石变法失败后,王安石的一些著作被朝廷禁止,不少门人亦讳言是其门人,所以元好问说“讳学金陵犹有说”。但是苏黄后学、江西诗派不注重思想内容,一味求奇求变,连欧阳修、梅尧臣都废而不学,元好问责问批评了这种风气。
猜您喜欢
急鼓疏钟催报晓。
楼上今朝,卷起重帘早。
环佩珊珊香袅袅。
尘埃不到蓬莱岛。
何用珠玑相映照。
韵美形清,自有天然好。
莫向尊前辞醉倒。
松枝鹤骨偏宜老。
撼树蜉蝣自觉狂,书生技痒爱论量。
老来留得诗千首,却被何人校短长?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
真书不入今人眼,儿辈从教鬼画符。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
谩郎活计拙於鸠。
闲中又过秋。
枕书眠了却登楼。
贫来颇自由。
书咄咄,赋休休。
西窗晚更幽。
诗家贫杀也风流。
家人不用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