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赏析
根据理解,结合注释46及郭绍虞《中国历代文论选》,第二句“俳优”应为“俳谐”。
曲学,乡曲简陋的学问。虚荒,虚假荒谬。小说,无足轻重之说。欺,欺人骗世。
这首诗是排斥俳谐怒骂的不良习气,体现元好问尚雅的旨趣。我国自古就有“诗庄”的传统,语言庄重而优雅是古典诗歌的特色。诙谐游戏和詈骂的文字被认为难登大雅之堂的。把文章当作游戏、调笑的工具,初见杜甫《戏作俳谐体遣闷》、李商隐《俳谐》,到晚唐时仿效的人便多起来。严羽《沧浪诗话》称宋诗“其末流甚者,叫嚣怒张,殊乖忠厚之风,殆以骂詈为诗”。黄庭坚《答洪驹父书》“东坡文章妙天下,其短处在好骂,慎勿袭其轨也”。苏轼却认为嬉笑怒骂可成文章,《续资治通鉴》卷八十六云:“轼与弟辙,师父洵为文,常自谓文章如行云流水,初无定质,虽嬉笑怒骂之辞,皆可书而诵之。”
但是元好问尊奉的是儒家的“温柔敦厚”、“思无邪”、“发乎情,止乎礼仪”的诗教理论,要求语言符合雅正的标准。因此,元好问不同意苏轼的观点,批评了“俳谐怒骂”的语言风格。元好问认为“曲学虚荒”,“小说欺”,谨奉儒家诗教,这也体现了他保守的一面。
猜您喜欢
平沙细草散羊牛,几簇征人在戍楼。
忽见陇头新雁过,一时回首望南州。
人见何郎新来瘦。
不见天寒翠袖。
绣被熏香透。
几时却似鸳鸯旧。
九十日春花在手。
可惜欢缘未久。
去去休回首。
柔条去作谁家柳。
急鼓初钟催报晓。
楼上今朝,卷起重帘早。
环佩珊珊香袅袅。
尘埃不到蓬莱岛。
何用珠玑相映照。
韵美形清,自有天然好。
莫向尊前辞醉倒。
纵横诗笔见高情,何物能浇块垒平?
老阮不狂谁会得?
出门一笑大江横。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东野穷愁死不休,高天厚地一诗囚。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