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外无奇更出奇,一波才动万波随。
只知诗到苏黄尽,沧海横流却是谁?
赏析
这首诗是对求奇追险诗风及其流弊的批评。苏轼、黄庭坚是北宋影响巨大的著名诗人,两人的诗歌都有很高的成就。苏轼的诗歌气象宏阔,铺叙宛转,意境恣逸,笔力矫健,常富理趣,但苏诗散文化、议论化倾向明显。苏轼有满腹才学,难免在诗中卖弄,以出新意。黄庭坚作诗则力求新奇,选材僻熟就生,喜用他人未用的典故和字句,造拗句,押险韵,做硬语,诗风生新瘦硬峭拔,善于出奇制胜。他所用“夺胎换骨”、“点石成金”增加了“以才学为诗”的倾向。苏、黄两人在技巧上力求出新,对传统有所发展变化,取得了卓著的成绩,因此元好问承认了他们在诗歌上的成就“只知诗到苏黄尽”和影响力(“一波才动万波随”)。但是另一方面,苏黄的后学者却往往没有苏黄的才力,未得其长,先得其短,容易出现一味崇尚奇险、堆砌生典、搜罗怪异形象,语言生硬晦涩、词句雕琢不自然的弊端(“奇外无奇更出奇”)。元好问批评了苏、黄诗歌缺点所造成的不良风气,同时,这也反映了元好问崇尚自然、雅正,反对险怪、雕琢的诗歌思想。
猜您喜欢
桃花红深李花白,昨日成团今日拆。
歌声满耳何处来,杨柳青旗洛阳陌。
拊君背,握君手。
朝钟暮鼓无了期,世事于人竟何有!
青青镜中发,忽忽成白首。
六国印,何如负郭二顷田,千载名,不及即时一杯酒。
曲学虚荒小说欺,俳谐怒骂岂诗宜?
今人合笑古人拙,除却雅言都不知。
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生红点点弄娇妍,半拆花房更可怜。
传语春风好将护,莫教容易作银钱。
颍上风烟天地回,颍亭孤赏亦悠哉。
春风碧水双鸥静,落日青山万马来。
胜概消沉几今昔?
中年登览足悲哀。
远游拟续骚人赋,所惜忽忽无酒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