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腰空舞翠裙烟。
尽日不成眠。
花尘浪卷清昼,渐变晚阴天。
吴社水,系游船。
又轻年。
东风不管,燕子初来,一夜春寒。
背景
吴文英在苏州时有一姬妾,于公元1244年(淳祐四年)离异。从此词中“吴社水,系游船。又经年”句推测,此词应作于苏姬去后第二年,即公元1245年(淳祐五年),借之以忆苏姬。
赏析
“柳腰”两句,述女子怀春。此言伊人身穿翡翠色的衣裙曼歌盘舞着柔软的细腰身。但是舞技虽妙,无人赏识,所以她只得兴趣索然地回房独眠,可是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却又难以入睡。两句活现了一位孤独女子怀春时那种醒也不是,睡也不是的处境。“花尘”两句,写春天景色。此言春季的白天里是万紫千红,艳阳暖人;可是一到傍晚天空中却又不知不觉地变得阴沉沉了。江南地区那种“春天天气十八变”时晴时雨的状况。词人用两句话,十一个字传神地概括出来。并且此处虽然明写天气,暗中又刻划出那位独守空房女子的心情,也与这春天天气一样的忽晴忽阴,时喜时悲地不能自己。
“吴社水”三句,点明地点。此言在吴地郊外一座土地庙旁的河中,拴着一艘游春的客船。女主人公感叹:时光过得多快啊!转瞬间又到了一年中的春天郊游时节。“东风”三句,再写女子触景生情的心态。她说:“东风只管自己欢快地吹拂,却不管人世间万物的命运究竟如何?我见到燕儿又重新飞来室中,可见燕子尚能留恋旧宅;反过来说那羁旅在外的人啊,却仍是不见他的踪迹。因此我这个独守空房的女子,更觉得自己是多么的无依无靠,在这初春的寒夜里,我辗转反侧一夜无眠,正是多么的难熬啊!”
猜您喜欢
眼约也应虚,昨夜归来凤枕孤。
且据如今情分里,相于。
只恐多时不似初。
深意托双鱼。
小剪蛮笺细字书。
更把此情重问得,何如。
共结因缘久远无。
有约西湖去,移棹晓折芙蓉。
算才是,称心红。
染不尽薰风。
千桃过眼春如梦,还认锦叠云重。
弄晚色,旧香中。
旋撑入深丛。
从容。
情犹赋、冰车健笔,人未老、南屏翠峰。
转河影、浮槎信早,素妃叫、海月归来,太液池东。
红衣卸了,结子成莲,天劲秋浓。
柳暝河桥,莺晴台苑,短策频惹春香。
当时夜泊,温柔便入深乡。
词韵窄,酒杯长。
翦蜡花、壶箭催忙。
共追游处,凌波翠陌,连棹横塘。
十年一梦凄凉。
似西湖燕去,吴馆巢荒。
重来万感,依前唤酒银罂。
溪雨急,岸花狂。
趁残鸦、飞过苍茫。
故人楼上,凭谁指与,芳草斜阳。
自唱新词送岁华。
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有子问于曾子曰:“问丧于夫子乎?“
曰:“闻之矣:‘丧欲速贫,死欲速朽’。“
有子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闻诸夫子也。“
有子又曰:“是非君子之言也。“
曾子曰:“参也与子游闻之。“
有子曰:“然。
然则夫子有为言之也。“
曾子以斯言告于子游。
子游曰:“甚哉,有子之言似夫子也!
昔者,夫子居于宋,见桓司马自为石椁,三年而不成。
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
’‘死之欲速朽’,为桓司马言之也。
南宫敬叔反,必载宝而朝。
夫子曰:‘若是其货也,丧不如速贫之愈也。
’丧之欲速贫,为敬叔言之也。“
曾子以子游之言告于有子。
有子曰:“然!
吾固曰非夫子之言也。“
曾子曰:“子何以知之?“
有子曰:“夫子制于中都:四寸之棺,五寸之椁。
以斯知不欲速朽也。
昔者夫子失鲁司寇,将之荆,盖先之以子夏,又申之以冉有。
以斯知不欲速贫也。“
夫子何为者,栖栖一代中。
地犹鄹氏邑,宅即鲁王宫。
叹凤嗟身否,伤麟怨道穷。
今看两楹奠,当与梦时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