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赠荷花

唐代 · 李商隐

世间花叶不相伦,花入金盆叶作尘。
惟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
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杀人。
(常相映一作:长相映)

分类: 赞美  荷花 

李商隐: 赞美  荷花 

背景

开成三年李商隐新婚,绿荷红菡萏就是盛夏的景象,这首诗就是作于这一年夏天泾原幕里,王夫人会写诗,李商隐就用格诗、律诗来赠送给她,这首诗的含义明确易懂,主要是以“荷叶”为主题,使它能诵易晓,更能表明自己的心迹,与议婚热恋之时的《荷花》诗前后相应。

参考资料:
1、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5-86
2、靖宇主.唐诗多功能多用途词典 上:辽海出版社,2001.09:85-86

译文

世上人们对花和叶的说法不同,把花栽在美观的金盆中,却不管花叶让它落在土里变为尘土。
只有荷花是红花绿叶相配,荷叶有卷有舒,荷花有开有合,衬托得那样完美自然。
荷花与荷叶长期互相交映,当荷叶掉落,荷花凋谢之时,是多么令人惋惜啊。

注释

不相伦:不相比较。意谓世人皆重花而轻叶。伦:同等,同类。金盆:铜制的盆。供注水盥洗之用。
绿荷红菡萏:绿荷是指碧绿的荷叶。菡萏是指未开的荷花。《舒:形容荷叶的姿态。卷,卷缩。舒,伸展。开合:形容荷花的姿态。开,开放。合,合拢。天真:天然本性、不加雕饰的本来样子。
翠减红衰:翠者为叶,红者为花,翠减红衰言花叶凋零。翠:指荷叶。红:指荷花。愁杀人:令人愁苦至极。

赏析

诗的前两句写花与叶的两种不同命运。世上的花与叶,本是同根生,同枝长,花儿万紫千红,千姿百态,各自与众不同而独具芳馨。一旦被慧眼识中。便移栽金盆,倍受呵护。但绿叶却受到遗弃,飘零落地,在凄风苦雨中化作尘土。花入盆,叶作尘,这是世间花和叶的各自的命运。这两句总写花的万幸和叶的不幸,以它们的“不相伦”反映出荷花独特品质的可贵。
  “惟有”二字,同中取异,以下四句,全承它而来,转写荷叶的伸张卷曲,荷花的开放闭合,种种风姿,天然无饰。古人以荷花喻君子美德的很多,借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特性,比喻和赞美高洁脱俗、不媚于世的卓然自主的品格。但这首诗,却吟咏了荷叶荷花“任天真”的品质,借以歌颂真诚而不虚伪的美德。“任天真”,既是写花,又是写人。以花性写人性,立意新奇。
  最后两句进一层写荷花的“天真”之处。荷花的红花绿叶,互照互映互衬。即使到了红衰翠减、世人愁苦之时,仍然不相遗弃。如果说,前两句写荷花“任天真”,侧重表现共荣;那么,这两句的“长相映”,则主要表现同衰。这四句诗互补互承,从正反两方面完整地表现出荷花既能同荣、又能同衰的坚贞不渝的品质。
  李商隐一生不得志,只做过几任小官。其主要原因不是他无才,而是没有知己者的力荐。他生存在牛、李两党的夹缝之中,没有信任,没有依托,饱受奚落和排挤。这首诗歌颂荷花能荣衰相依,实则表达了自己渴求知己、寻觅政治依托的心声。
  这首诗语言通俗浅近,寓意明显,表达直露,节奏明快,与李商隐很多诗歌的含蓄委婉不同,体现了他诗歌风格的多样性。

猜您喜欢

咏王大娘戴竿

唐代 · 刘晏

楼前百戏竞争新,唯有长竿妙入神。
谁谓绮罗翻有力,犹自嫌轻更著人。

分类: 赞美  妇女 

夜饮

唐代 · 李商隐

卜夜容衰鬓,开筵属异方。
烛分歌扇泪,雨送酒船香。
江海三年客,乾坤百战场。
谁能辞酩酊,淹卧剧清漳。

分类: 饮酒  感慨  身世 

寄在朝郑曹独孤李四同年

唐代 · 李商隐

昔岁陪游旧迹多,风光今日两蹉跎。
不因醉本兰亭在,兼忘当年旧永和。

水龙吟·白莲

宋代 · 张炎

仙人掌上芙蓉,涓涓犹滴金盘露。
轻装照水,纤裳玉立,飘飘似舞。
几度销凝,满湖烟月,一汀鸥鹭。
记小舟夜悄,波明香远,浑不见、花开处。
应是浣纱人妒。
褪红衣、被谁轻误?
闲情淡雅,冶姿清润,凭娇待语。
隔浦相逢,偶然倾盖,似传心素。
怕湘皋佩解,绿云十里,卷西风去。

分类: 咏物  莲花  赞美 

深树见一颗樱桃尚在

唐代 · 李商隐

高桃留晚实,寻得小庭南。
矮堕绿云髻,欹危红玉簪。
惜堪充凤食,痛已被莺含。
越鸟夸香荔,齐名亦未甘。

眼儿媚·咏梅

清代 · 纳兰性德

莫把琼花比澹妆,谁似白霓裳。
别样清幽,自然标格,莫近东墙。
冰肌玉骨天分付,兼付与凄凉。
可怜遥夜,冷烟和月,疏影横窗。

分类:   梅花  赞美  品格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