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背景
唐代大历年间,常建授盱眙(今属江苏)尉,仕途不得意,后隐湖北东南一带,以山水自娱,放浪诗酒、漫游名山以寄情。此诗是常建在阳春三月从江北汉水送别友人到江南时所写。
译文
鲜花似锦映垂杨,汉水澄澈碧波漾;春风微微林中吹,一花轻盈吐芬芳。
现在面对江北景,尚且如此心怏怏;去到江南景更美,离情更使魂魄丧。
注释
汉水:长江支流,源出陕西宁强县,流经陕西南部,湖北北部和中部,在武汉市注入长江。一枝:指一枝花。
即今:当今,现在。还:尚且。愁杀:亦作“愁煞”。谓使人极为忧愁。杀,表示程度深。
赏析
诗的开头两句“花映垂杨汉水清,微风林里一枝轻”,诗人从岸上和水中两个角度,写出江北春景之美:杨柳毵毵,日丽风和,花柳相映,汉水澄清,微风习习,树叶轻扬。诗人没有把和挚友离别时的春天故意写成一片黯淡,而是如实地写出春景的浓丽,并且着意点染杨柳的风姿,从而暗暗透露出此时此刻分别的难堪之情。同时也点出送别地点、季节和环境,彼有特色。两句写出花、垂杨、水、风、林五种景物,由于组合巧妙,并无堆砌之嫌。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飘然而来,忽然而去,为下文离别愁情失落气息作铺垫。
第三句“即今江北还如此”,用“如此”收结前两句中的景物和心情,构成一种强烈的反跌,使满眼春光都似黯然失色,春色越浓所牵起的离情别绪更强烈的感觉,透露出诗人怨别愁怀的感伤。用一“还”字,临别的伤感,更见沉重。第四句“愁杀江南离别情”再进一步,此地明媚春光,已使人如此不奈离情,此去江南,江南春色更浓更美,离别之情将更使远行人愁杀,加深沉重的别情。一句实写,一句虚写,将送别双方各限天涯的离情,互相思念的愁苦,触目伤怀,作了深刻的表露。
全诗以淡彩绘景,以重笔写情,结尾点题,天然朴实,率直真诚,毫无妆束之态。以情景交融之妙笔,实虚转化,将临别之际内心的复杂感情描摹得愁杀苦闷。
花影吹杨汉水(水彻)清,微(晓)风林里一枝轻。
即今江北还如此,愁杀江南离别情。
猜您喜欢
溪口水石浅,泠泠明药丛。
入溪双峰峻,松栝疏幽风。
垂岭枝袅袅,翳泉花濛濛。
夤缘斋人目,路尽心弥通。
盘石横阳崖,前流殊未穷。
回潭清云影,瀰漫长天空。
水边一神女,千岁为玉童。
羽毛经汉代,珠翠逃秦宫。
目觌神已寓,鹤飞言未终。
祈君青云秘,愿谒黄仙翁。
尝以耕玉田,龙鸣西顶中。
金梯与天接,几日来相逢。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分类: 春天 写景 抒情小学生必背古诗70首 小学生必背古诗80首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
酒意诗情谁与共?
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斜欹,枕损钗头凤。
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
故乡春,烟霭隔,背兰釭。
宿妆惆怅倚高阁,千里云影薄。
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旬时结阴霖,帘外初白日。
斋沐清病容,心魂畏虚室。
闲梅照前户,明镜悲旧质。
同袍四五人,何不来问疾。
行药至石壁,东风变萌芽。
主人门外绿,小隐湖中花。
时物堪独往,春帆宜别家。
辞君向沧海,烂熳从天涯。
高楼百余尺,直上江水平。
明月照人苦,开帘弹玉筝。
山高猿狖急,天静鸿雁鸣。
曲度犹未终,东峰霞半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