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国秋风夜,殊非远别时。
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
背景
此诗当写于赐金放还后,故诗中流露出对朝廷的怀念。
译文
秋风吹过水乡的夜晚,这样的时辰绝不适合远离。
远隔长安恍如梦里,什么时候才是归去的日期?
注释
水国:水乡。我国南方多河泽,故称水国。殊非:绝非。
赏析
盛唐时期,由于政治安定,经济、交通发达,通衢驿馆行人往来频繁,以送别为题材的诗歌空前繁盛。这些诗或写景寄情,或直抒情怀,手法多样,不拘一格。然所贵者当在于情真意切,深有寄托,方能感人至深。这首诗看似平淡,实则情深意浓。
首句写景,点明送行的地点和时间。“秋风”二字意在烘托环境气氛的凄清,以表达离别的感伤情绪。二句言情。“殊非”二字含意深厚,既有挽留之情,又有感叹之意。夜深风紧,此时上路,殊非良辰,所以诗人殷勤致意,挽留他待天明风停以后再走,这是一层意思。念友人何以如此匆匆告别,叹其奔波劳苦,这又是一层意思。
总之“殊非”二字意味深长。太白诗曾有句云:“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而此处说:“”杨慎对此极为赞赏,他曾指出:“岂是、殊非,变幻二字,愈出愈奇。”(《李诗选》)三四两句是写诗人送别时的内心活动。“长安如梦里,何日是归期?”是说终日萦念长安,象在梦中一样,什么时候才能再度回去呢?
这两句语意双关,一方面是写给友人,问他何时能回到长安,另一方面更主要的是在说自已希望能够重新得到朝廷的重用。
猜您喜欢
谢公之彭蠡,因此游松门。
余方窥石镜,兼得穷江源。
将欲继风雅,岂徒清心魂。
前赏逾所见,后来道空存。
况属临泛美,而无洲诸喧。
漾水向东去,漳流直南奔。
空濛三川夕,回合千里昏。
青桂隐遥月,绿枫鸣愁猿。
水碧或可采,金精秘莫论。
吾将学仙去,冀与琴高言。
分类: 怀古
恻恻泣路岐,哀哀悲素丝。
路岐有南北,素丝易变移。
万事固如此,人生无定期。
田窦相倾夺,宾客互盈亏。
世途多翻覆,交道方崄巇。
斗酒强然诺,寸心终自疑。
张陈竟火灭,萧朱亦星离。
众鸟集荣柯,穷鱼守枯池。
嗟嗟失权客,勤问何所规。
巫山枕障画高丘,白帝城边树色秋。
朝云夜入无行处,巴水横天更不流。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余始不欲与佛者游,尝读东坡所作《勤上人诗序》,见其称勤之贤曰:“使勤得列于士大夫之间,必不负欧阳公。“
余于是悲士大夫之风坏已久,而喜佛者之有可与游者。
去年春,余客居城西,读书之暇,因往云岩诸峰间,求所谓可与游者,而得虚白上人焉。
虚白形癯而神清,居众中不妄言笑。
余始识于剑池之上,固心已贤之矣。
入其室,无一物,弊箦折铛,尘埃萧然。
寒不暖,衣一衲,饥不饱,粥一盂,而逍遥徜徉,若有余乐者。
间出所为诗,则又纡徐怡愉,无急迫穷苦之态,正与其人类。
方春二三月时,云岩之游者盛,巨官要人,车马相属。
主者撞钟集众,送迎唯谨,虚白方闭户寂坐如不闻;及余至,则曳败履起从,指幽导胜于长林绝壁之下,日入而后已。
余益贤虚白,为之太息而有感焉。
近世之士大夫,趋于途者骈然,议于庐者欢然,莫不恶约而愿盈,迭夸而交诋,使虚白袭冠带以齿其列,有肯为之者乎?
或以虚白佛者也,佛之道贵静而无私,其能是亦宜耳!
余曰:今之佛者无呶呶焉肆荒唐之言者乎?
无逐逐焉从造请之役者乎?
无高屋广厦以居美女丰食以养者乎?
然则虚白之贤不惟过吾徒,又能过其徒矣。
余是以乐与之游而不知厌也。
今年秋,虚白将东游,来请一言以为赠。
余以虚白非有求于世者,岂欲余张之哉?
故书所感者如此,一以风乎人,一以省于己,使无或有愧于虚白者而已。
昔登江上黄鹤楼,遥爱江中鹦鹉洲。
洲势逶迤绕碧流,鸳鸯鸂鶒满滩头。
滩头日落沙碛长,金沙熠熠动飙光。
舟人牵锦缆,浣女结罗裳。
月明全见芦花白,风起遥闻杜若香。
君行采采莫相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