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风吹蚕细如蚁,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官家二月收新丝。
赏析
据《唐会要》记载,唐宪宗元和十一年(816)六月的一项制命说:“诸县夏税折纳绫、绢、絁、绸、丝、绵等”,搜刮的名目可谓繁多,但也明文规定了征税的时间是在夏季。因为只有夏收后,老百姓才有丝织品可交。可是到了唐末,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了:官家在二月征收新丝。这是多么蛮横无理!阴历二月,春风料峭,寒气袭人。采桑女凌晨即起采桑,可见多么勤劳。可她却无法使“桑芽”变成桑叶,更无法使蚂蚁般大小的蚕子马上长大吐丝结茧。而如狼似虎的里胥(里中小吏),早就逼上门来,催她二月交新丝。想到此,她手攀着柔长的桑枝,眼泪如雨一般滚下。诗人不着一字议论,而以一位勤劳善良的采桑女子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所遭到的痛苦,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社会现实。
先“画龙”后“点睛”,是这诗在艺术上的一个特点。诗人先写蚕子细小,继写无桑叶可采,接着通过采桑女的泪眼愁思,写出今年蚕事不如去年。这些描写,抓住了“有包孕”的片刻,含意丰富,暗示性很强,使人很自然地联想到:“蚕细”可能会因“春寒”而冻死;无桑叶,蚕子可能会饿死;即使蚕子成活下来,但距离吐丝、结茧的日子还很远。据《蚕书》记载,蚕卵孵化成虫后九日,开始蜕皮,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一眠,经过四眠,蚕虫才吐丝结茧。这期间,不知采桑女还要花费多少艰难辛苦的劳动。可是,就在这蚕细如蚁,初眠尚未进行,丝茧收成难卜的时候,里胥就上门催逼。这一点睛之笔,力重千钧,点出了采桑女下泪的原因,突出了主题。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但余意无穷,耐人回味和想象。
诗的另一特点是人物的动作描写和心理刻画相结合。“手挽长条泪如雨”,写出了采桑女辛勤劳动而又悲切愁苦的形态。“去岁初眠当此时,今岁春寒叶放迟”,点出采桑女心中的忧虑事,再加上她愁听门外里胥催逼的声音,诗人把形态和心理描写融为一体,使采桑女形象感人至深。
此诗语言质朴生动。“桑芽才努青鸦嘴”,诗人用工笔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嫩芽形状,酷肖而生动。“青鸦嘴”比喻“桑芽”。“努”,用力冒出的意思。用“才努”把“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的比喻关系,又精细地刻画出“桑芽”在春风中正在“努”的动态。一“努”字,用拟人手法当即就把桑芽写活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
叶满筐箱花满簪,低头微笑出桑阴。
后来若有秋胡子,说与黄金必动心。
猜您喜欢
倭堕低梳髻,连娟细扫眉。
终日两相思。
为君憔悴尽,百花时。
淡竹冈前沙雁飞,小花尖下柘丸肥。
山云不卷雨自薄,天气欲寒人正归。
招伴只须新稻酒,临风犹有旧苔矶。
故人旧业依稀在,怪石老松今是非。
汉代金为屋,吴宫绮作寮。
艳词传静婉,新曲定妖娆。
箭响犹残梦,签声报早朝。
鲜明临晓日,回转度春宵。
半袖笼清镜,前丝压翠翘。
静多如有待,闲极似无憀.
梓泽花犹满,灵和柳未凋。
障昏巫峡雨,屏掩浙江潮。
未信潘名岳,应疑史姓萧。
漏因歌暂断,灯为雨频挑。
饮酒阑三雅,投壶赛百娇。
钿蝉新翅重,金鸭旧香焦。
水净疑澄练,霞孤欲建标。
别随秦柱促,愁为蜀弦么。
玄晏难瘳痹,临邛但发痟.联诗徵弱絮,思友咏甘蕉。
王氏怜诸谢,周郎定小乔。
黼帏翘彩雉,波扇画文鳐。
荇密妨垂钓,荷欹欲度桥。
不因衣带水,谁觉路迢迢。
落花如梦凄迷,麝烟微,又是夕阳潜下小楼西。
愁无限,消瘦尽,有谁知?
闲教玉笼鹦鹉念郎诗。
四壁空围恨玉,十香浅捻啼绡。
殷云度雨井桐凋。
雁雁无书又到。
别后钗分燕尾,病馀镜减鸾腰。
蛮江豆蔻影连梢。
不道参横易晓。
冯家旧宅闭柴关,修竹犹存潏水湾。
应系星辰天上去,不留英骨葬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