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
有人问我事如何,人海阔,无日不风波。
背景
这首散曲具体的创作时间已无从考证。姚燧一生有着历居显要、高官厚禄的生活经历。但宦海沉浮,他也体验过仕途风波的变幻莫测。诗人面对元代社会上层内部倾轧的现实,慨叹之中创作此篇。
译文
吟风咏月的笔墨生涯匆匆流过,眼底下儿孙小辈日渐增多。有人问我人事如何。人海无边的辽阔,没有一天没有风波。
注释
风月:笔下描绘的清风明月。儿曹:小儿辈,指晚辈的青年。人海阔:指人事纷纭复杂。风波:喻人事的复杂和仕途的艰险。
赏析
“笔头风月时时过,眼底儿曹渐渐多”,随着笔下的风花雪月一年一年地消逝,跟前的儿女子孙也一个一个多了起来。时光荏苒,转眼间诗人已到暮年,儿孙满堂。这两句是明显的对句,无论从词性、句子的结构,还是平仄搭配上看都对仗工整,而且构思巧妙,前句从多说到少,后句从少说到多。
前面两句以平常的口吻、简单的文字描绘了一幅宁静、恬淡的生活景象,实际上是为后面的“无日不风波”做铺垫。平静的背后潜藏着跌宕起伏的“风波”,这种情绪上的反差,正是作者别出心裁的设计。
“有人问我事如何”一句以设问引起转折,问的是仕途的命运,家事的前途,从上面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转为对广阔人生的思考。最后两句“人海阔,无日不风波”是对设问句的回答,同时也是他对一生仕途生活的总结。人海茫茫,社会广阔,人事纷争,无时无刻不是在各种“惊涛骇浪”中颠簸,随时可能身陷危机,这一略显消极的总结体现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之情。
猜您喜欢
抵掌女娲前功捐,鍊石力尽还霣天。
怒飞十有八万里,掷陷彭蠡三重渊。
藏山于泽信有力,愚公欲移重万肩。
黄家亚夫更痴绝,漫向麟史求何年。
安知自分牛斗躔,天穴上当匡庐颠。
银河一塞□□□,至今飞流挂长川。
我来正逢槐火节,舣矶少系东吴船。
相携诗僧上佛阁,箕踞对酒淡其然。
渠闻舌挢若自失,子辨乃出邹衍前。
无书太古何所得,为言乌有先生传。
崇仁送行役,回首十周星。
因今常武丞去,衣绣记曾经。
西北桃源山峻,东北洞庭春尽,浩浩际沧溟。
鄂渚玉薪米,连月雨冥冥。
天气佳,殊未暮,莫扬舲。
便令绾印迟上,谁夺老槐厅。
一语嗟卑乌用,览镜还宜自重,如此鬓毛青。
轩冕暮涂看,驭日与鞭霆。
有北先寒,来时鸿雁,记经何地初霜。
问渠鹅鹳,何苦上颜行。
浩荡烟波万顷,怕谁去、争许三湘。
聊容与,谁求系帛,传语寄炎荒。
丹山如凤鸟,相逢定是,问我行藏。
说于今华发,为汝增伤。
晚笑巢阿览德,莫贪快、千仞翱翔。
和鸣拟,从吹?管,终不似朝阳。
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
商女歌声,台城畅望,淮水烟沙。
问江左风流故家,但夕阳衰草寒鸦。
隐映残霞,寥落归帆,呜咽鸣笳。
鸱鴸见城邑,其国有放士。
念彼怀王世,当时数来止。
青丘有奇鸟,自言独见尔;
本为迷者生,不以喻君子。
插脚红尘已是颠。
更求平地上青天。
新来有个生涯别,买断烟波不用钱。
沽酒市,采菱船。
醉听风雨拥蓑眠。
三山老子真堪笑,见事迟来四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