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入熏炉禁火天,芙蓉深苑斗秋千。
身轻几欲随风去,却恨恩深不得仙。
吾今两鬓已成丝,每每逢春独自悲。
最恨鞦韆无力上,风流不比少年时。
画架齐芳树,垂云拂夕阴。
长安女儿戏,年少岁时心。
燕掠风前舞,莺翻垣外音。
小楼看不厌,惆怅落花深。
猜您喜欢
古人铸鉴,鉴大则平,鉴小则凸。
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仍复量鉴之小大,增损高下,常令人面与鉴大小相若。
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比得古鉴,皆刮磨令平,此师旷所以伤知音也。
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
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
人有原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后冷,而铜缩多。
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予观之,理诚如是。
然余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
唯此鉴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
意古人别自有术。
豹堂春水绿泱涣,谢市云深柳线长。
睡熟不知潮信过,船头晚雨打菰蒋。
按舞骊山影里,回銮渭水光中。
玉笛一天明月,翠华满陌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