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远岳阳楼影孤,下窥梦泽渺平芜。
城南老树依然在,试问仙童重到无。
岳阳城下水漫漫,独上危楼凭曲阑。
春岸绿时连梦泽,夕波红处近长安。
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
此地唯堪画图障,华堂张与贵人看。
背景
唐宪宗元和十四年(819)春天,四十八岁的白居易终于结束了四个年头贬谪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的生涯,赴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他乘船沿长江逆流而上,途经岳州(今湖南岳阳)时,登上洞庭湖畔的岳阳楼,眺望那烟波浩渺、优美如画的无边春景,写下了《题岳阳楼》。
译文
岳阳城下的江水水势浩大,无边无际;独上高楼倚靠着栏杆眺望。
春天,草木的绿色与远处洞庭湖的水色相接,傍晚的彩霞与湖水中的红波交相辉映,红波近处,似乎就是国都长安。
岸边山上的老猿正站在树上哭得凄惨,天上的大雁要从这浩渺无边的湖上横空飞过还有许多困难。
这个地方风景壮阔美丽,只可画成画障,挂在贵富人家的厅堂里供他们欣赏。
注释
漫漫:大水无边无际的样子。危楼:高楼。凭:倚、靠。
梦泽:即云梦泽,古代面积极大,包括长江南北大小湖泊无数,江北为云,江南为梦。到唐代,一般称岳阳南边的青草湖为云梦。
图障:画幅,画幛。唐人喜画山水为屏障,张挂在厅堂上。
华堂:华丽的厅堂。张:张挂。
赏析
前四句中有三句都是写洞庭湖的浩渺无边。首句“漫漫”一词将洞庭湖的浩渺写得生动形象,三、四两句对洞庭湖的广阔作了进一步的描绘。诗人眺望夕阳映照下的洞庭湖景色,不由想起了国都长安,这里暗用了晋明帝(司马绍)“日远长安近”的典故。“猿攀树立啼何苦,雁点湖飞渡亦难”一句,用“猿啼”、“雁渡”抒发诗人的漂泊流离之感,与上文“近长安”相呼应。诗的最后两句说洞庭湖风景壮阔优美,可以画成图画,让那些贵人们欣赏,这样贵人们也许可以体会到猿啼雁飞、流民逐客行旅的奔波之苦,含蓄地流露出羁旅漂泊之感和对贵人们的怨愤。
诗为登楼抒怀之作。描绘登楼所见之景,抒写对京都的思念和行旅艰难的感慨。律诗中二联,常为一联写景,一联抒情。此诗突破常格,两联皆融合情景,境界深远。“春岸”两句,更融现景与想象于一体,为人称道。
这首诗的特点是寓情于景,在描绘优美动人的景色的同时,也透过“独”、“苦”、“难”、“唯堪”等字,向读者展示了自己的内心独白。
洞庭涵浸八百里,岳阳楼高跨湖尾。
天空地迥豁疏襟,有客临风来徙倚。
是时穷冬天气昏,惨淡愁杀湘君魂。
层栏半落烟氛外,浩荡犹恐旋乾坤。
异时清霄玉鉴白,空明月路飞仙客。
明朝露华洗七泽,万顷寒光天一色。
眼中未见此境好,他日扁舟吾未老。
猜您喜欢
竹风过雨新香,锦瑟朱弦,乱错宫商。
樵管惊秋,渔歌唱晚,淡月疏篁。
准
备了今宵乐章,怎行云不住高唐?
目外秋江,意外风光,环佩空归,分付下凄凉。
相逢忘却余咱,梦隔行云,尽好诗夸。
江上人归,宫中粉淡,明月无涯。
从别却
西湖酒家,遇逋翁便属仙葩。
袜重霜华,春色交加,夜半相思,香透窗纱。
问胸
中谁有西湖?
算诗酒东坡,清淡林逋。
月枕冰痕,露凝荷泪,梦断云裾。
桂子冷
香仍月古,是嫦娥厌倦妆梳。
春景扶疏,秋色模糊,若比西施,西子何如?
凌波晚步晴烟,太华云高,天外无天。
翠羽摇风,寒珠泣露,总解留连。
明
月冷亭亭玉莲,荡轻香散满湖船。
人已如仙,花正堪怜,酒满金樽,诗满鸾笺。
送春
问东君何处天涯?
落日啼鹃,流水桃花。
淡淡遥山,萋萋芳草,隐隐残霞。
随柳絮吹归那答?
趁游丝惹在谁家?
倦理琵琶,人倚秋千,月照窗纱。
赠曹绣莲
薰吹吹醒横塘,一派波光,掩映红妆。
娇态盈盈,香风冉冉,翠盖昂昂。
一
任游人竞赏,尽教鸥鹭埋藏。
世态炎凉,只恐秋凉,冷落空房。
北溟鱼背几千里,负我大梦游弱水。
蓬莱隔眼不盈拳,碧落香销吹不起。
茜裙女儿怀远游,远人不归明月羞。
宝钗绾髻翠欲流,凤鬟十二照暮秋。
女娲炼石补天手,手拙石开露天丑。
琼楼玉宇亦人间,直指示君君见不。
斯须鱼去梦亦还,白云与我游君山。
畅幽哉,春风无处不楼台。
一时怀抱俱无奈,总对天开。
就渊明归去来,怕鹤怨山禽怪,问甚功名在?
酸斋是我,我是酸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