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高阳台·丰乐楼分韵得如字

宋代 · 吴文英

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
山色谁题?
楼前有雁斜书。
东风紧送斜阳下,弄旧寒、晚酒醒馀。
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
伤春不在高楼上,在灯前攲枕,雨外熏炉。
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臞?
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澜、总是愁鱼。
莫重来,吹尽绵,泪满平芜。

分类: 写景  春天  伤春  怀友  离愁 

吴文英: 写景  春天  伤春  怀友  离愁 

背景

词为作者对周密《高阳台》(寄越中诸友)词的一首和作,写于南宋覆亡之后。丰乐楼是宋朝杭州诵金门外的一座酒楼。吴文英在淳祐十一年(公元1251年)春在此宴饮时曾作《莺啼序》,为时人传诵。这首《高阳台》,从内容看,应是他晚年重来时所作。

参考资料:
1、唐圭璋等著 .《唐宋词鉴赏辞典》(南宋·辽·金卷). 上海 : 上海辞书出版社,1988年版(2010年5月重印):第2030-2032页
2、上彊邨民(编 )蔡义江(解) .宋词三百首全解. 上海: 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8/11/1 :289-290

译文

一丛丛修长的青葱翠竹,宛如盛妆的少女凝神久久地站立。我穿过竹林来到楼前,把马匹拴在楼前的柳树。登上高楼凭栏远望,清澈的湖水仿佛一幅美丽的画图。这浓墨淡彩不知出自哪家的手笔,楼前斜行飞翔的大雁,就好象画面上题款的楷书。东风凄凄,仿佛在紧催送夕阳西下,阵阵晚风渗透着凉意,将我们的酒意吹醒消除。我独自一个人在哀伤感叹,在花前观赏留连还能有多少机会呢,想到我的衰老竟然是这样的迅速。
更令我伤心的时候,并不是在高楼上登临极目远眺,而是在灯前斜倚绣枕,旁边放着熏香铜炉,独自听聆着窗外的雨声潇潇。我害怕游船停泊在堤岸边,怕在清波中看见自已的清瘦的面目。怎能忍受我的辛酸凄楚?飘飞的落花若是飞到西湖的波底,就连水中的鱼儿也会感到忧伤愁若,搅得翠波翻覆。千万不要再到这里来,因为那时无情的春风会把柳絮吹得满天飘舞,点点杨花点点杨花像人的伤心的眼泪一样落满平芜。

注释

凝妆:盛妆,浓妆。王昌龄《闺怨》诗:“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凭阑:倚靠栏杆。题:题诗。醒馀:指醒酒后。相如:西汉文学家司马相如,所作有《子虚》、《上林》、《大人》、《长门》等赋。此处作者自指。
舣:停船靠岸。清臞:即“清癯”,清瘦。香绵:指柳絮。平芜:平远的草地。

赏析

这首词是作者晚年故地重游,将身世之叹融进景色描写中,厚实沉重。上阕写景。楼前景色如画,由“东风紧送斜阳”逼出“顿老相如”。词人炼意炼句,用心精细。下阕第一句“伤春不在高楼上”,将忆旧伤别之情托出,跌宕起伏。“怕舣游船”句,实“怕”在水中见到自己清瘦的倒影!“飞红”三句伤春。“吹尽”、“泪满”一联凄凉萧瑟,触动词人无限哀情。这哀情,不仅是个人的,也是家国的。
  起首“修竹凝妆,垂杨驻马,凭阑浅画成图。”三句写丰乐楼内外所见景色,由酒楼边的修竹,写到楼下的垂杨,再写登楼远眺,湖光山色如诗如画。这三句,如杨铁夫在《吴梦窗词笺释》中所分析,“‘凝妆’,远见;‘驻马’则是从近处观察;‘凭阑’,已登楼。层次井然。”“山色谁题?楼前有雁斜书”二句紧承第三句。凭阑一望,展现在眼底的湖山既宛如天开图画;而天际适有雁阵掠过。又恰似这幅画图上题写的诗句。到此,写足瞭望中所见之美景,也点出了分韵题之事。接下去,作者跳过了铺叙宴饮尽醉的一般写法在“东风紧送斜阳上,弄旧寒、晚酒醒馀”两句中,所写的已是酒醒之后。句中以“东风”点明季节,以“斜阳下”点明时间。其“旧寒”二字则暗示此次是旧地重游,从而引出过拍“自消凝,能几花前,顿老相如”三句。这时,酒已醒,日已暮,晚风送寒,一天的欢会已是场终人散。词人抚今思昔,楼犹是旧楼,景犹是故景,春花依然如前,而看花之人已老。其怅惘之情,近似苏轼《东阑梨花》诗所写的“惆怅东阑一株雪,人生看得几清明”。这里,巧用“顿”老,以见岁月流逝之疾和人事变化之速。
  下片换头三句,既紧承上片最后已流露出的花前“伤春”之感,而又把词意推开,另辟新境,可以说既达到了“藉断丝连”、又达到了“异军突起”的要求。上片,句句不离丰乐楼;下片却一开头就以“不在高楼上”五字撇开此楼,而把“伤春”之地由“楼上”自然而然地转移到“灯前”、“雨外”。可是,词笔刚转换,随即又推开。下面“怕舣游船,临流可奈清琱”两句,又把想象跳跃到游湖与“临流”。句中的“清琱二字是回应上片”顿老相如“句。接着,词人临湖展开想象,在”飞红若到西湖底,搅翠阑、总是愁鱼“两句中,在空间上把词思由湖面深入到”湖底“,并推已及物。寄情于景,想象湖底的游鱼也会为花落春去而顿生忧愁。结拍”莫重来,吹尽香绵,泪满平芜“三句,更把词思在时间上由现在跳越到未来,想象此次重来故地,点点落红已令人百感交集,异日重来,也许柳绵也将吹尽。那时如果只见一片平芜,就更令人难以为怀了。
  吴文英生活于南宋末期,国势垂危,因而他后期的词句常为感时哀世之作。这首词写于酒楼会饮、即席分韵的场合,而词人竟悲从中来,从而以咽抑凝回的词语表达了这种深切的感慨。其所触发的花前“伤春”之情,近似杜甫在一首《登楼》诗中所说的“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词中的“斜阳下”、“飞红”、“吹尽香绵”,都不仅是描写景物,而是因物兴悲,托景寄意,所寄托的正是对当时暗淡衰落的国运的无限忧思。正因词人作此词之时,万念潮生,忧思丛集,因而其词情也是感触多端、百转千回的,其词笔就也是跳动变换、忽彼忽此的。词中既有空间的跳跃,也有时间的跳跃,特别是下片,步步换景,句句转意,每转愈深。但是,尽管词句的跳动大,转换多,而整首词又是浑然一体,脉络分明的。梦窗词的主要风格特征是深曲丽密,属于质实一派;而其成功之作又往往于密中见疏,实中见虚,重而不滞。这首词就是在丽密厚重中仍自具有空灵回荡之美的佳作。

猜您喜欢

三峡

南北朝 · 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阙通:缺;重岩一作:重峦)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溯同:泝;暮到一作:暮至)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巘一作:山献)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分类: 初中文言文  山水  写景 

天香(寿筠塘内子)

宋代 · 吴文英

碧藕藏丝,红莲并蒂,荷塘水暖香斗。
窈窕文窗,深沈书幔,锦瑟岁华依旧。
洞箫韵里,同跨鹤、青田碧岫。
菱镜妆台挂玉,芙蓉艳褥铺绣。
西邻障蓬澡手。
共华朝、梦兰分秀。
未冷绮帘犹卷,浅冬时候。
秋到霜黄半亩。
便准拟、携花就君酒。
花酒年华,天长地久。

春残

唐代 · 唐彦谦

景为春时短,愁随别夜长。
暂棋宁号隐,轻醉不成乡。
风雨曾通夕,莓苔有众芳。
落花如便去,楼上即河梁。

分类: 写景  伤春 

水龙吟·寿梅津

宋代 · 吴文英

杜陵折柳狂吟,砚波尚湿红衣露。
仙桃宴早,江梅春近,还催客句。
宫漏传鸡,禁门嘶骑,宦情熟处。
正黄编夜展,天香字暖,春葱翦、红蜜炬。
宫帽鸾枝醉舞。
思飘扬、仙风举。
星罗万卷,云驱千阵,飞毫海雨。
长寿杯深,探春腔稳,江湖同赋。
又看看、便系金狨莺晓,傍西湖路。

分类: 祝寿 

江神子·恨别

宋代 · 苏轼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
却匆匆。
摧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
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寄我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版本一)
天涯流落思无穷!
既相逢,却匆匆。
携手佳人,和泪折残红。
为问东风余几许?
春纵在,与谁同!
隋堤三月水溶溶。
背归鸿,去吴中。
回首彭城,清泗与淮通。
欲寄相思千点泪,流不到,楚江东。
(版本二)

分类: 春天  离别  写景  抒情 

绛都春 燕亡久矣,京口适见似人,怅怨有感

宋代 · 吴文英

南楼坠燕。
又灯晕夜凉,疏帘空卷。
叶吹暮喧,花露晨晞秋光短。
当时明月娉婷伴。
怅客路、幽扃俱远。
雾鬟依约,除非照影,镜空不见。
别馆。
秋娘乍识,似人处、最在双波凝盼。
旧色旧香,闲雨闲云情终浅。
丹青谁画真真面。
便只作、梅花频看。
更愁花变梨霙,又随梦散。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