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鹧鸪天·黄沙道中

宋代 · 辛弃疾

句里春风正剪裁。
溪山一片画图开。
轻鸥自趁虚船去,荒犬还迎野妇回。
松共竹,翠成堆。
要擎残雪斗疏梅。
乱鸦毕竟无才思,时把琼瑶蹴下来。

分类: 山水  田园  抒情  写狗 

辛弃疾: 山水  田园  抒情  写狗 

译文

在写成的词句中,春风正在为我修改。眼前里展现出一片溪水高山的画图:水里的鸥鸟,轻轻地在水面上荡漾,像乘坐在船上。从荒郊外跑回来的狗,迎着在田野里劳动的妇女回家去了。
松树和竹子交错丛生,远处看,青翠成堆。它们擎着残雪,要和几朵稀疏的梅花争妍。纷乱的鸟鸦毕竟没有擎残雪斗疏梅的才思在树枝上跳来跳去,晶莹洁白像琼瑶似的残雪踩踏下来。

注释

虚船:水鸟在水面上游走,给人以乘船的感觉,但因没有船,所以叫虚船。
无才思:没有知识或不懂事。琼瑶:指雪。

赏析

隐居带湖的词人,经常外出,或是观景,或是到远处的书堂读书。这回他到黄沙岭上的书堂去,经过这黄沙道,看见了生气勃勃的初春景象,不禁十分欣喜,马上把自己所见到的溪山人物风景摄取如词。全词显出清新玲拢的风采。首韵欲扬先抑,采用反衬法,写自己正在搜索枯肠,意欲把春风初起的感觉写如诗词而不可得,突然间,眼前出现了一片溪山,清新得如刚打开的溪山画。这就总摄全篇之魂,且为下文的写溪山之美作好了准备。“轻鸥”以下,一句一景,以抓摄的办法把眼前风景的动态和静态特征及神味,都展示了出来。鸥趁空船,犬迎野妇,同为动态画面,而一者自在,一者温馨。一“去”一“回”,景物在变化中相互补足,显示出画面所需要的稳定性。另外,这两句,对仗精工,选词讲究,能够体现作者超然物外的人生意趣。下片起韵,转动为静,写松竹戴雪、疏梅自放的初春特有景象,写得颇有趣味和情韵。松竹梅本是所谓“岁寒三友”,它们经常出现在同一处,或被诗人安排在同一画面中,梅得竹映,气息愈清,精神愈秀,姿态愈美。此处本也应是如此构思。然而作者却别出心裁,以被雪水洗得青翠欲滴但是无花的松竹,来与开放得正香的梅枝竞美。作者以一“斗”字,写出了不服气的松竹联手举起残雪来与梅枝斗美的情态,赋予自然界以人的憨稚,人的情韵。这三句,把松竹的气概和情趣写到了极处。下韵则以一个可爱的细节作为反压,以乱鸦的煞风景没诗情———乱鸦的煞风景并不能取消这风景本身的诗情,来隐示松竹梅这场“较量”的“胜败”,从而把作者对他们这场“较量”的态度,不着痕迹地一收。收得若漫不经心,随意点染,但风景如生,诗情宛然。大作家观物,物中有人,物如其人,从来不“描死”风景。辛弃疾的风景词写得出色有生气,正在于其中渗透了作者的精神气息,使人不仅能从中看见作者的才华,还能看见他的情致。

猜您喜欢

婆罗门引(用韵别郭逢道)

宋代 · 辛弃疾

绿阴啼鸟,阳关未彻早催归。
歌珠凄断累累。
回首海山何处,千里共襟期。
叹高山流水,弦断堪悲。
中心怅而。
似风雨、落花知。
更拟停云君去,细□陶诗。
见君何日,待琼林、宴罢醉归时。
人争看、宝马来思。

定风波·山路风来草木香

宋代 · 辛弃疾

药名招婺源马荀仲游雨岩。
马善医。
山路风来草木香。
雨余凉意到胡床。
泉石膏肓吾已甚,多病,提防风月费篇章。
孤负寻常山简醉,独自,故应知子草玄忙。
湖海早知身汗漫,谁伴?
只甘松竹共凄凉。

分类: 友情  孤独  抒怀  怀才不遇 

点绛唇·闲倚胡床

宋代 · 苏轼

闲倚胡床,庾公楼外峰千朵。
与谁同坐。
明月清风我。
别乘一来,有唱应须和。
还知么。
自从添个。
风月平分破。

分类: 叙事  山水  抒情 

玉楼春(客有游山者,忘携具,以词来索酒,用韵以答。时余以病不往)

宋代 · 辛弃疾

山行日日妨风雨。
风雨晴时君不去。
墙头尘满短辕车,门外人行芳草路。
南城东野应联句。
好记琅玕题字处。
也应竹里著行厨,已向瓮头防吏部。

西江月·阻风山峰下

宋代 · 张孝祥

满载一船秋色,平铺十里湖光。
波神留我看斜阳,放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岳阳楼上。

分类: 宋词三百首  山水   

观沧海

两汉 ·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分类: 古诗三百首  初中古诗  乐府  写景  山水  抒情  志向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