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深不放斜阳度,横披澹墨林沼。
断莽平烟,残莎剩水,宜得秋深才好。
荒亭旋扫。
正著酒寒轻,弄花春小。
障锦西风,半围歌袖半吟草。
独游清兴易懒,景饶人未胜,乐事长少。
柳下交车,尊前岸帻,同抚云根一笑。
秋香未老。
渐风雨西城,暗欹客帽。
背月移舟,乱鸦溪树晓。
赏析
“毗陵”,《汉书·地理志》会稽郡县毗陵。注:季扎所居延陵,汉改之。《宋史·地理志》两浙常州毗陵郡。宋置常州毗陵郡,属江苏。
“竹深”两句,应题。即席绘出丁园中的主要景色:竹林。此言园中一大片幽深茂密的竹林拦住了夕阳光,似乎想把夕照美景留住,不肯放它轻易过去。横放斜插的竹枝、竹叶,形成了庞大的阴影,笼罩了林旁的小池塘。“断莽”三句,叙园外之景。此言丁园四周空旷平坦,远处一缕孤烟在地平线上袅袅飘升;浅浅的河水上浮动着败草残叶,这种景色只有深秋季节才能般配啊。“断莽平烟”句,有王维“大漠孤烟直”的意境。“荒亭”三句,复述园景。言园子里那个荒凉的亭子由于要在那里设宴,所以刚刚才打扫好。秋深风紧,我们正好借酒暖身。但是眼前已不再是早春时来过的景色了,所以没有了“满园春色关不住”的感觉。从此处可知“丁园”是词人常游之地。“障锦”两句,写挡风的围屏。主人用织锦屏风围着“荒亭”,就阻住了西风的肆虐,见那屏风上面一半绘着美人歌舞图,一半书写有龙飞凤舞般的题辞。从词人对屏风中景致的描述来看,可知“丁园”的主人也是个风雅中人。上片描述“丁园”的内外景色。
“独游”三句,从眼前的聚宴联想开去。此言如果是孤零零的一个人来此的话,那游乐的兴趣就会很快消失;又如果园中的景点太多,也会使人感到眼花缭乱而无所适从;并且走马观花般的匆匆游览,又会使人觉得乐趣似乎太短促些了。三句既照应词题“两别驾招饮”,解决了词人的孤独感和时间上的短促感;又赞美了丁园的景点设置恰到好处。“柳下”三句,述宴中情景。“交车”(或“停车”),似为下象棋,南宋时象棋已风行。“云根”,为园中一假山也。此言在宴饮时,既可以闲适地坐在柳树下,车将、炮跳地下象棋;又能不时回来亭上帽饰交擦互相敬酒;还能够与友人一起出没在假山中间,一笑解千愁。“秋香”三句,由园景生发,宕开一笔,插叙时令。此言秋天的菊花还未凋残,而秋风秋雨已经静悄悄地光临西城。在亭中饮酒的客人(即词人)也被西风不知不觉地吹歪了帽子。“背月”两句,宴散乘舟回家也。因丁园地处城西(从“风雨西城”可知),所以词人在一夜欢宴后,背向着西坠的月亮乘舟而归,只听见群鸦已在两岸的树上迎着朝霞聒噪了。结句呼应词题中“招饮”,词人尽兴而归矣。且“溪树晓”又与首句“斜阳度”遥接,点明这是作通宵之宴也。
猜您喜欢
晚秋天,一霎微雨洒庭轩。
槛菊萧疏,井梧零乱,惹残烟。
凄然,望江关,飞云黯淡夕阳间。
当时宋玉悲感,向此临水与登山。
远道迢递,行人凄楚,倦听陇水潺湲。
正蝉吟败叶,蛩响衰草,相应喧喧。
孤馆,度日如年。
风露渐变,悄悄至更阑。
长天净,绛河清浅,皓月婵娟。
思绵绵。
夜永对景,那堪屈指暗想从前。
未名未禄,绮陌红楼,往往经岁迁延。
帝里风光好,当年少日,暮宴朝欢。
况有狂朋怪侣,遇当歌对酒竞留连。
别来迅景如梭,旧游似梦,烟水程何限。
念名利,憔悴长萦绊。
追往事、空惨愁颜。
漏箭移,稍觉轻寒。
渐呜咽,画角数声残。
对闲窗畔,停灯向晓,抱影无眠。
白雁乱飞秋似雪,清露生凉夜。
扫却石边云,醉踏松根月。
星斗满天人睡也。
秋已暮,重叠关山岐路。
嘶马摇鞭何处去,晓禽霜满树。
梦断禁城钟鼓,泪滴枕檀无数。
一点凝红和薄雾,翠蛾愁不语。
香莓幽径滑。
萦绕秋曲折。
帘额红摇波影,鱼惊坠、暗吹沫。
浪阔。
轻棹拨。
武陵曾话别。
一点烟红春小,桃花梦、半林月。
兰舟高荡涨波凉。
愁被矮桥妨。
暮烟疏雨西园路,误秋娘、浅约宫黄。
还泊邮亭唤酒,旧曾送客斜阳。
蝉声空曳别枝长。
似曲不成商。
御罗屏底翻歌扇,忆西湖、临水开窗。
和醉重寻幽梦,残衾已断熏香。
玉皇重赐瑶池宴,琼筵第二十四。
万象澄秋,群裾曳玉,清澈冰壶人世。
鳌峰对起。
许分得钧天,凤丝龙吹。
翠羽飞来,舞鸾曾赋曼桃字。
鹤胎曾梦电绕,桂根看骤长,玉干金蕊。
少海波新,芳茅露滴,凉入堂阶彩戏。
香霖乍洗。
拥莲媛三千,羽裳风佩。
圣姥朝元,炼颜银汉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