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放牲畜吃草。《左传.昭公六年》:「禁刍牧,采樵不入田。」《三国志.卷三五.蜀书.诸葛亮传》:「秋,魏镇西将军锺会征蜀,至汉川,祭亮之庙,令军士不得于亮墓所左右刍牧樵采。」
2.放牧的人。《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卜式试于芻牧,弘羊擢于贾竖,衞青奋於奴僕,日磾出於降虏,斯亦曩时版筑饭牛之朋矣。”唐陆龟蒙《村夜二篇》诗之二:“祗効芻牧言,敢防轻薄駡。”
3.家畜。指马牛羊之类。《旧唐书·罗弘信传》:“存信御军无法,侵魏之芻牧,弘信不平之。”章炳麟《“社会通诠”商兑》:“盖宗法社会之视外人,理同寇盗,凡皆侵其芻牧,夺其田畴而已。”
陶渔 自嚣 诸牧 犹汉 置驿 夫馀 刬内 茇舍 频岁 妨农 史记.夏本纪 寇虏 削迹 校猎 樵牧 列廛 庶草 望秩 边尘不惊 悉遣 外闾 课民 填委 肆觐 置牧 稀旷 薮泽 意辛山 旧壤 输贡
这是一个相似词在线查询工具,为用户提供相似词查询服务,返回的结果包含了近义词、反义词和同义词。
该工具常用于写作辅助(关键词联想)和论文降重(同义词替换)。
本网站收录了最新版的新华字典,以及通过全网数据挖掘出海量的中文词条,并对数据进行持续更新,保证查询的效果与时俱进。
什么是相似词?
相似,指类似的意思,按日常习惯用法,相似词一般指同义词,也可能包含反义词(因为属于同一类型的词语)。
1. 近义词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词,比如:“开心”和“高兴”、“谦虚”和“谦逊”、“满意”和“欣慰”。
2. 反义词是指两个意思相反的词,比如:“真”和“假”,“美”和“丑”。
3. 等义词指意思完全相同的词。
4. 同义词包括近义词和等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