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亦作“朞歲”。一週歲。南朝 梁 任昉《王文憲集序》:“朞歲而孤,叔父司空 簡穆公,早所器異。”《警世通言·宋小官團圓破氈笠》:“朞歲方過,此女害了痘瘡,醫藥不効,十二朝身死。”清 徐士鑾《宋豔·奇異》:“我死無乳,故日市粥以活之,今已期歲。”
2.指一年。五代 王定保《唐摭言·芳林十哲》:“秦韜玉 ……駕幸 西蜀,為 田令孜 擢用;未期歲,官至丞郎,判鹽鐵,特賜及第。”宋 吳曾《能改齋漫錄·記事一》:“朞歲,晉公 黜 嶺 外,李 復謁 唐。”
歸遇 蕪辭 儒卿 卜鄰之 徂謝 臥理 於西堂 疏日 歸櫬 滁時 共堂 持詩 貢闈 諸幽 移官豈至尊 邱隴 賜遊 玉筍班 適歸 唐權德 共故 猶論 庶慰 人昔 奉奏 祝文雲 賀賦 諭及 羌婦 紀勝遊
這是一個相似詞在線查詢工具,為用戶提供相似詞查詢服務,返回的結果包含了近義詞、反義詞和同義詞。
該工具常用於寫作輔助(關鍵詞聯想)和論文降重(同義詞替換)。
本網站收錄了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以及通過全網數據挖掘出海量的中文詞條,並對數據進行持續更新,保證查詢的效果與時俱進。
什麼是相似詞?
相似,指類似的意思,按日常習慣用法,相似詞一般指同義詞,也可能包含反義詞(因為屬於同一類型的詞語)。
1. 近義詞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詞,比如:“開心”和“高興”、“謙虛”和“謙遜”、“滿意”和“欣慰”。
2. 反義詞是指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比如:“真”和“假”,“美”和“醜”。
3. 等義詞指意思完全相同的詞。
4. 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和等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