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諺語。謂辦事應與熟習其事的人商量。《宋書.沈慶之傳》載:宋太祖欲北伐,沈慶之固諫不可。徐湛之﹑江湛並在坐,上使湛之等難慶之,慶之曰:'治國譬如治家,耕當問奴,織當訪婢。陛下今欲伐國,而與白面書生輩謀之,事何由濟。'
問婢 烏焉成馬 舍於故人之家 織當 象齿焚身 道吾惡者是吾師 夫子出於山 吾誰欺 道吾好者是吾賊 家有弊帚 人情莫道春光好 念念有如臨敵日 和而不唱 皮之不存,毛將安傅 人不厭其笑 只雞絮酒 天道運而無所積 山藪藏疾 惡不孫以為勇者 虛舟飄瓦 況懷辭大臣 故萬物成 常擬報一飯 又誰怨 大人無己 一手獨拍,雖疾無聲 故說詩者 欺天乎 詢於芻蕘 有犯無隱
這是一個相似詞在線查詢工具,為用戶提供相似詞查詢服務,返回的結果包含了近義詞、反義詞和同義詞。
該工具常用於寫作輔助(關鍵詞聯想)和論文降重(同義詞替換)。
本網站收錄了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以及通過全網數據挖掘出海量的中文詞條,並對數據進行持續更新,保證查詢的效果與時俱進。
什麼是相似詞?
相似,指類似的意思,按日常習慣用法,相似詞一般指同義詞,也可能包含反義詞(因為屬於同一類型的詞語)。
1. 近義詞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詞,比如:“開心”和“高興”、“謙虛”和“謙遜”、“滿意”和“欣慰”。
2. 反義詞是指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比如:“真”和“假”,“美”和“醜”。
3. 等義詞指意思完全相同的詞。
4. 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和等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