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誨人不惓"的意思是不厭其煩地教導別人。這個詞來源於《論語·公冶長》的一句話,原句是"子夏曰:“賢賢,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與朋友交,言而有信。雖曰未學,吾必謂之學矣。”這句話的意思是:面對善美的事物時易於改變自己的態度,孝順父母做到力所能及的地方,為君盡忠做到無悔無怨,與朋友交往時言行守信。即便這樣的人稱他未受過教育,我依然要認為他是有學問的。這句話所示的“誨人不惓”的道理就是以身作則、輔導他人、慈善待人,這就是所謂的“誨人不惓”。
近義詞:教誨不倦,孜孜以告
反義詞:敷衍塞責,得過且過
同義詞:教導有方,耐心教誨
這是一個相似詞在線查詢工具,為用戶提供相似詞查詢服務,返回的結果包含了近義詞、反義詞和同義詞。
該工具常用於寫作輔助(關鍵詞聯想)和論文降重(同義詞替換)。
本網站收錄了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以及通過全網數據挖掘出海量的中文詞條,並對數據進行持續更新,保證查詢的效果與時俱進。
什麼是相似詞?
相似,指類似的意思,按日常習慣用法,相似詞一般指同義詞,也可能包含反義詞(因為屬於同一類型的詞語)。
1. 近義詞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詞,比如:“開心”和“高興”、“謙虛”和“謙遜”、“滿意”和“欣慰”。
2. 反義詞是指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比如:“真”和“假”,“美”和“醜”。
3. 等義詞指意思完全相同的詞。
4. 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和等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