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唐 代僧人。曾與 杜甫 相過從。唐 杜甫《別讚上人》詩:“讚公 釋門老,放逐來上國。”宋 蘇軾《雪齋》詩:“紛紛市人爭奪中,誰信 言公 似 讚公。”王文誥 輯注:“唐 大雲寺 主,謫在 秦州,老杜 與之往還,所謂‘與子成二老,來往亦風流’者此也。”明 沉週《寫懷寄僧》詩:“不知誰解拋憂患?獨對青山憶 讚公。”
2.借指高僧。清 吳偉業《海虞孫維孝三十贈言》詩之二:“麈尾執來思竪義,旻公 同飯 讚公 房。”
3.古代縣丞的別稱。宋 洪邁《容齋四筆·官稱別名》:“唐 人好以它名標榜官稱……下至縣令曰明府,丞曰讚府、讚公。”
邀帝 韜公 虔公 舜友 吉甫 嚴公 宗仲 構廬 伏波堂 新阡 徹公 盧公 公隨 附父 梅公 寵公 質庵 翁公 振祖 配石氏 瑩公 文信公 崇讓 貞公 韓公 諱貴 蘇嶠 相國裴休 梁公 先瑩
這是一個相似詞在線查詢工具,為用戶提供相似詞查詢服務,返回的結果包含了近義詞、反義詞和同義詞。
該工具常用於寫作輔助(關鍵詞聯想)和論文降重(同義詞替換)。
本網站收錄了最新版的新華字典,以及通過全網數據挖掘出海量的中文詞條,並對數據進行持續更新,保證查詢的效果與時俱進。
什麼是相似詞?
相似,指類似的意思,按日常習慣用法,相似詞一般指同義詞,也可能包含反義詞(因為屬於同一類型的詞語)。
1. 近義詞指意思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詞,比如:“開心”和“高興”、“謙虛”和“謙遜”、“滿意”和“欣慰”。
2. 反義詞是指兩個意思相反的詞,比如:“真”和“假”,“美”和“醜”。
3. 等義詞指意思完全相同的詞。
4. 同義詞包括近義詞和等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