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船。求:尋找。比喻辦事刻板拘泥,不知根據實際情況處理問題。
《呂氏春秋·察今》:“楚人有涉江者;其劍自舟中墜於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劍之所從墜。’舟止;從其所契者入水求之。舟已行矣;而劍不行;求劍若此;不亦惑乎?”
家長們以當年學習的方法來要求如今的孩子無異~。
按圖索驥 依樣葫蘆 墨守成規 膠柱鼓瑟 緣木求魚 一成不變 食古不化 守株待兔 蕭規曹隨
通權達變 借坡下驢 審時度勢 隨機應變 因時制宜 相機行事 因地制宜 見機行事 看風使舵 瞬息萬變 臨機制變
戰國時,楚國有個人坐船渡江。船到江心,他一不小心,把隨身攜帶的一把寶劍掉落江中。他趕緊去抓,已經來不及了。 船上的人對此感到非常惋惜,但那楚人似乎胸有成竹,馬上掏出一把小刀,在船舷上刻上一個記號,並向大家說:“這是我寶劍落水的地方,所以我要刻上一個記號。”,大家都不理解他為什麼這樣做,也不再去問他。 船靠岸後那楚人立即在船上刻記號的地方下水,去撈取掉落的寶劍。撈了半天,不見寶劍的影子。他覺得很奇怪,自言自語說:“我的寶劍不就是在這裏掉下去嗎?我還在這裏刻了記號呢,怎麼會找不到的呢?”,至此,船上的人紛紛大笑起來,說:“船一直在行進,而你的寶劍卻沉入了水底不動,你怎麼找得到你的劍呢?”,其實,劍掉落在江中後,船繼續行駛,而寶劍卻不會再移動。像他這樣去找劍,真是太愚蠢可笑了。
刻舟求劍,比喻人的眼光未必與客觀世界的發展變化同步,也比喻辦事刻板,拘泥而不知變通。是《呂氏春秋·察今》中記述的一則寓言,說有個楚國人,坐船渡河時不慎把劍掉入河中,他在船上用刀刻下記號,說:“這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一會兒到岸的時候我就在這跳下去找劍。”當船停下時,他沿著記號跳入河中找劍,遍尋不獲。該寓言勸勉為政者要明白世事在變,若不知改革,就無法治國,後指不會靈活變通之意。
網友正在查
拨冗是什麼意思 脚涩是什麼意思 齻怎麼組詞 有關齻的謎語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什麼意思 泥怎麼組詞 有關泥的謎語 碢怎麼組詞 有關碢的謎語 齼夏是什麼意思 蹊怎麼組詞 有關蹊的謎語 姆米是什麼意思 刻舟求劍是什麼意思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