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古代學官名。相傳古代某博士為買驢一事寫契約,寫了三張紙還沒有涉及買驢之事。比喻文詞繁冗,滿篇廢話,抓不住要領。
北齐·顏之推《顏氏家訓·勉學》:“問一言輒酬數百,責其指歸,或無要會。鄴下諺雲:‘博士買驢,書券三紙,未有驢字。’”
寫文章或講話要開門見山,點明主題,不要~,不著邊際地空發議論。
當時有個博士,熟讀四書五經,滿肚子都是經文。他非常欣賞自己,做什麼事都要咬文嚼字一番。 有一天,博士家的一頭驢子死了,就到市場上去買一頭。雙方講好價後,博士要賣驢的寫一份憑據。賣驢的表示自己不識字,請博士代寫,博士馬上答應。 賣驢的當即借來筆墨紙硯,博士馬上書寫起來。他寫得非常認真,過了好長時間,三張紙上都是密密麻麻的字,才算寫成。賣驢的請博士念給他聽,博士幹咳了一聲,就搖頭晃腦地念了起來,過路人都圍上來聽。 過了好半天,博士才念完憑據。賣驢的聽後,不理解地問他說:“先生寫了滿滿三張紙,怎麼連個驢字也沒有呀?其實,只要寫上某月某日我賣給你一頭驢子,收了你多少錢,也就完了,為什麼嘮嘮叨叨地寫這麼多呢?”,在旁觀看的人聽了,都哄笑起來。這件事傳開後,有人編了幾句諷刺性的諺語:“博士買驢,書卷三紙,未有驢字。”
“博士買驢”成為中國歷史上對喜作長文空文者的經典笑談。空洞文風問題因何出現?不懂寫作技巧,胡亂成篇者,有之;認為長才有分量、有水平,才能說明問題者,有之;無心正事,東拼西湊,敷衍糊弄者,有之;賣弄學問,顯擺淵博,習而慣之者,亦有之……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