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壞人壞事從口頭和書面上進行揭發、批判。
明·汪廷訥《三祝記·同謫》:“他捐廉棄恥;向權門富貴貪求;全不知口誅筆伐是詩人句;隴上 墦間識者羞。”
但正如他們~的銀行家那樣,很少有人會這麼想。
1.口竹子毛筆旗(打一成語)
口誅筆伐解 釋誅:討伐。伐:攻擊。指用言論或文字宣布罪狀,進行聲討。用 法聯合式;作謂語、賓語、定語;表示對壞人壞事的揭發與批評【“口誅筆伐”常誤寫為“口朱筆伐”,應注意。】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