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釋義
[ běn lái miàn mù ]
原是佛教用語,指人的本性。後比喻人或事物本來的樣子。
出處
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祖曰:‘不思善;不思惡;正恁麼時;阿那個是明上座本來面目。’”
例句
國家制度在這裏表現出它的~,即人的自由產物。
近義詞
廬山真面目
土木形骸
去偽存真
真相大白
原形畢露
反義詞
惺惺作態
做張做勢
面目全非
裝模作樣
聳人聽聞
不露聲色
塗脂抹粉
喬裝打扮
典故
本來面目字謎語
1.素顏(打一四字成語)
百科釋義
本來面目:原為佛家語,指人的本性。後多比喻事物原來的模樣,事情未改變之前的樣子。老的,舊的事物。又或是人們隱藏的陰暗面,或不可告人的陰險的目的、性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