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詞典

節度使的意思

基本釋義

[ jié dù shǐ ] 節度使怎麼讀

"節度使"是唐朝時期中國設置的一種地方軍政長官職位,主要負責邊疆的軍事防禦和地方行政管理。這一制度後來也被宋、遼、金、元等朝代沿用。

近義詞:觀察使、都督
同義詞:無
反義詞:無

百科釋義

官名。唐初沿北週及隋朝舊制,重要地區置總管統兵,旋改稱都督,惟朔方仍稱總管,邊州別置經略使,有屯田州置營田使。唐代開始設立的地方軍政長官。因受職之時,朝廷賜以旌節,故稱。《資治通鑒》第二百一十卷唐紀二十六有載:唐睿宗景雲元年(公元710年),丁酉,以幽州鎮守經略節度大使薛訥為左武衛大將軍兼幽州都督,節度使之名自訥始。景雲二年,賀拔延嗣為涼州都督充河西節度使,節度使開始成為正式的官職。節度使相當於現在的軍區書記和司令職位。

跟節度使類似的詞語

相關查詢

節度州 節廉 節錄 節徑 節律 节度使

熱門查詢

爺飯娘羹是什麼意思 索空是什麼意思 芳醴是什麼意思 奸偽是什麼意思 無限責任公司是什麼意思

鵩怎麼組詞 鵫怎麼組詞 鵰怎麼組詞 鵱怎麼組詞 鵳怎麼組詞

有關鞋字的謎語 有關韋字的謎語 有關韓字的謎語 有關音字的謎語 有關韻字的謎語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