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芻蕘之言"是成語,出自《論語·防》。芻蕘,古時農民在耕田時,把插秧用的稻草紮成一捆一捆的叫做芻,收割後的稻穀稱為蕘。芻蕘都是不成熟的,一草一穀,象征輕率,不經思考,沒有根據。因此,芻蕘之言,就是指沒有依據,輕率發表的言論。
近義詞:妄言、胡言、瞎說,這些詞都表示未經思考,無依據的發言。
反義詞:有據、實事求是、言之有理,這些詞都表示發言有根據,有實際內容,經過思考。
同義詞:信口開河、信口雌黃,這些詞都表示言論無根據,輕率發表。
《詩經·大雅·板》:“先民有言,詢於芻蕘。
巧匠何曾棄樗櫟,~或有益。
芻蕘之言是一個漢語詞彙,指普通百姓的淺陋言辭。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