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驕傲自大、得意忘形。[近義詞]耀武揚威 | 不可一世。[反義詞]低三下四 | 奴顏婢膝。
《左傳·桓公十三年》:“舉趾高,心不固矣。”《史記·管晏列傳》:“意氣揚揚,甚自得也。”
“趾高氣揚”出自《左傳·桓公十三年》:“楚屈瑕伐羅,鬥伯比送之,還,謂甚禦曰:‘莫敖必敗,舉趾高,心不固矣。’”《史記·管偃列傳》也載:“擁大蓋,策駟馬,意氣揚揚,甚自得也。”此成語用來形容自高自大、得意忘形。公元前701年春,楚國掌管軍政的莫敖屈瑕,率軍在鄖國的城邑蒲騷(今應城西北)與鄖、隨、蓼等諸侯國的聯軍作戰。由於對方盟國眾多,氣勢盛大,屈瑕盛為恐慌。於是,他準備請求楚王增派軍隊。將軍鬥廉反對這樣做,鬥廉認為,敵方盟國雖多,但人心不齐,鬥志不堅,只要打敗鄖國,整個盟國就會分崩離析。他建議集中兵力迅速攻破蒲騷。屈瑕采納了鬥廉的建議,猛攻蒲騷,大獲全勝。這就是有名的“蒲騷之戰”。 但是,屈瑕並無自知之明,把別人的功勞都算在自己的身上。因而驕傲起來,自以為是常勝將軍,從此任何敵人都不放在眼裏。 過了兩年,楚王又派屈瑕率軍去攻羅國。出師那天,屈瑕全身披掛,向送行的官員告別,然後登上華美的戰車,威風凜凜地揚長而去。 送行的大夫鬥伯比返迴時對禦手說:“莫敖這次出征要吃敗仗的!你看他那副趾高氣揚的樣子,還能冷靜地、正確地指揮作戰嗎。” 鬥伯比越想越感不妥,就吩咐禦手駕車到王宮,求見楚王。他建議楚王給屈瑕增加軍隊,但楚王沒答應。 屈瑕到了前線,更加不可一世。竟然下令軍中“敢諫者處於極刑”。武斷專橫到了極點。 楚軍來到羅國都城時,對方早就整軍待戰。屈瑕毫不在意。但部隊隨地駐紮,一點也不做戒備。 羅軍聯合盧襦(今襄樊市西南)的軍隊猛烈攻擊。楚軍馬上潰散,死傷慘重。屈瑕乘著一輛戰車,狼狽而逃。出征時那種趾高氣揚的樣子早已不見了。 屈瑕逃到楚國境內一個叫荒穀的地方,發現只剩孤身一人,好不悲傷,自縊而亡。
一只大公雞~地走著,伸長脖子叫著。
趾高氣昂 氣宇軒昂 不可一世 得意洋洋 大模大樣 自以為是 目空一切 耀武揚威 自命不凡 足高氣強 洋洋自得 躊躇滿志 眉飛色舞 大搖大擺 揚眉吐氣 自鳴得意 得意揚揚 沾沾自喜 志高氣揚 器宇軒昂 頤指氣使 洋洋得意 得意忘形 高視闊步 春風得意
搖尾乞憐 低聲下氣 妄自菲薄 卑躬屈膝 心灰意懶 灰心喪氣 垂頭喪氣 不亢不卑 謙虛謹慎 不抗不卑 以禮相待 低三下四 自慚形穢 奴顏婢膝 降尊紆貴 低首下心
戰國時期,齐國孟尝君出使楚國,楚王送他珍貴的象床,負責送象床的登徒去遊說孟尝君的門人公孫戍,希望能勸止這項差使。公孫戍說動孟尝君不接受這件寶物。孟尝君見他出門時趾高氣揚的樣子覺得奇怪,原來他得到登徒的一把寶劍。
【成語】趾高氣揚【拼音】zhǐ gāo qì yáng【解釋】趾高:走路時腳抬得很高;氣揚:意氣揚揚。走路時腳抬得很高,神氣十足。形容驕傲自滿,傲視別人。得意忘形的樣子。【感情色彩】貶義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