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香 jìnxiāng 到聖地或廟宇燒香朝拜
進香始於週朝,週人生煙以祭天,稱著“煙”或者“煙祀”。這種祭祀制始於週文王。“煙祀”一是點火生煙,二是煙氣為香氣。以香煙祭神,就是後世所謂的“燒香”。 漢武帝對中國香事的發展有重要貢獻。武帝為求長生,是神就敬,打破以往“香祭祭天”的壟斷,使香進入生活日用。就在這一時期,產自西域(中東阿拉伯半島一帶)的真正的“香料”也傳入了中國(所以,“絲綢之路”也稱為“香料之路”)。 由於有了真正的香料,使漢武帝時的香事變得格外繁盛,而且香具應運而生,中國第一個香爐也發明出來了,稱為:“博山爐”。從此,中國的香事進入了一個新階段。在方海權作品《地藏菩薩福報錄》中有這樣記載:有人說拜佛供天用心香就可以,進香與不進香不重要,這樣說對嗎。 供佛進香是對諸佛菩薩、天眾、賢聖的重要供養方式。心香主要表現在修學戒定慧的決心。但是,燒香是必須的。因為燒香是在修供養。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