亦作'鵄鳶'。
即鴟鳥。
亦作“鵄鳶”。即鴟鳥/也是鷂鷹。《晉書·涼武昭王李玄盛傳》:“穢鵄鳶之籠嚇,欽飛鳳於太清。” 南朝 宋 鮑照 《代空城雀》詩:“高飛畏鴟鳶,下飛畏網羅。” 錢振倫 注:“鳶,鴟也。” 唐 韋應物 《鳶奪巢》詩:“野鵲野鵲巢林梢,鴟鳶恃力奪鵲巢。” 明 王廷陳 《詠懷》:“民食美芻豢,鴟鳶甘臭陳,也就是鴟鳥, 指鷂鷹。 唐 杜甫 《北征》詩:“鴟鳥鳴黃桑,野鼠拱亂穴。” 南宋 蘇軾《記先夫人不殘鳥雀》 有野老言:“鳥巢去人太遠,則其子有蛇、鼠、狐狸、鴟鳶之憂,人既不殺,則自近人者欲免此患。”
漢語詞典收錄了近50萬個詞語,包含詞語的解釋、例句和翻譯,詞庫仍在不斷更新中。
詞典數據主要來源於新華字典,以及通過機器學習從海量的互聯網內容中挖掘出尚未被新華字典收錄的流行詞語,用於補充詞庫,方便大家查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