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雨萧萧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唐诗纪事》记载了一则“本事”:“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云溪友议》与《全唐诗》中亦有相似的记载。
译文
这个小村子傍晚的时候风雨潇潇,遇到的绿林好汉竟然也知道我的名字。
他年根本就不需要隐遁荒野,如今的世上多半是你们这样的绿林好汉啊。
注释
井栏砂:村庄名,在皖口(在今安庆市,皖水入长江的渡口)。暮:一作“春”。潇潇:象声词,形容雨声。江上村:即井栏砂。绿林豪客:指旧社会无法生活,聚集在一起劫富济贫的人。知闻:即“久闻诗名”。一作“敲门”。
逃名姓:即“逃名”,避声名而不居之意。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四七七。下面是唐代文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李商隐研究会会长刘学锴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唐诗纪事》所载的关于这首诗的本事趣闻不但生动地反映出唐代诗人在社会上的广泛影响和所受到的普遍尊重,而且可以看出唐诗在社会生活中运用的广泛──甚至可以用来酬应“绿林豪客”。不过,这首诗的流传,倒不单纯由于“本事”之奇,而是由于它在即兴式的诙谐幽默中寓有颇为严肃的社会内容和现实感慨。
前两句用轻松抒情的笔调叙事。风高放火,月黑杀人,这似乎是“遇盗”的典型环境;此处却不经意地点染出在潇潇暮雨笼罩下一片静谧的江村。环境气氛既富诗意,人物面貌也不狰狞可怖,这从称对方为“绿林豪客”自可看出。看来诗人是带着安然的诗意感受来吟咏这场饶有兴味的奇遇的。“夜知闻”,既流露出对自己诗名闻于绿林的自喜,也蕴含着对爱好风雅、尊重诗人的“绿林豪客”的欣赏。环境气氛与“绿林豪客”的不协调,他们的“职业”与“爱好”的不统一,本身就构成一种耐人寻味的幽默。它直接来自眼前的生活,所以信口道出,自含清新的诗味。
三、四两句即事抒感。诗人早年与弟李渤隐居庐山,后来又曾失意归隐,诗中颇多“转知名宦是悠悠”、“一自无名身事闲”、“一从身世两相遗,往往关门到午时”一类句子,其中不免寓有与世相违的牢骚。但这里所谓“不用逃名姓”云云,则是对上文“夜知闻”的一种反拨,是诙谐幽默之词,意思是说,我本打算将来隐居避世,逃名于天地间,看来也不必了,因为连你们这些绿林豪客都知道我的姓名,更何况“世上如今半是君”呢?
表面上看,这里不过用诙谐的口吻对绿林豪客的久闻其诗名这件事表露了由衷的欣喜与赞赏(你们弄得我连逃名姓也逃不成了),但脱口而出的“世上如今半是君”这句诗,却无意中表达了他对现实的感受与认识。诗人生活的时代,农民起义尚在酝酿之中,乱象并不显著,所谓“世上如今半是君”,显然别有所指。它所指的应该是那些不蒙“盗贼”之名而所作所为却比“盗贼”更甚的人们。
这首诗的写作,颇有些“无心插柳柳成阴”的味道。诗人未必有意讽刺现实、表达严肃的主题,只是在特定情景的触发下,向读者开放了思想感情库藏中珍贵的一角。因此它寓庄于谐,别具一种天然的风趣和耐人寻味的幽默。据说豪客们听了他的即兴吟成之作,饷以牛酒,看来其中是有知音者在的。
暮雨潇潇江上村,绿林豪客夜知闻。
他时不用逃名姓,世上如今半是君。
背景
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唐诗纪事》记载了一则“本事”:“涉尝过九江,至皖口,遇盗,问:‘何人?’从者曰:‘李博士(涉曾任太学博士)也。’其豪酋曰:‘若是李涉博士,不用剽夺,久闻诗名,愿题一篇足矣。’涉赠一绝云。”《云溪友议》与《全唐诗》中亦有相似的记载。
猜您喜欢
长卿怀茂陵,绿草垂石井。
弹琴看文君,春风吹鬓影。
梁王与武帝,弃之如断梗。
惟留一简书,金泥泰山顶。
日夕著书罢,惊霜落素丝。
镜中聊自笑,讵是南山期。
头上无幅巾,苦蘗已染衣。
不见清溪鱼,饮水得自宜。
汉使征兵诏未休,两行旌旆接扬州。
试上高楼望春色,一年风景尽堪愁。
忆昨天台寻石梁,赤城枕下看扶桑。
金乌欲上海如血,翠色一点蓬莱光。
安期先生不可见,蓬莱目极沧海长。
回舟偶得风水便,烟帆数夕归潇湘。
潇湘水清岩嶂曲,夜宿朝游常不足。
一自无名身事闲,五湖云月偏相属。
进者恐不荣,退者恐不深。
鱼游鸟逝两虽异,彼此各有遂生心。
身解耕耘妾能织,岁晏饥寒免相逼。
稚子才年七岁馀,渔樵一半分渠力。
吾友从军在河上,腰佩吴钩佐飞将。
偶与嵩山道士期,西寻汴水来相访。
见君颜色犹憔悴,知君未展心中事。
落日驱车出孟津,高歌共叹伤心地。
洛邑秦城少年别,两都陈事空闻说。
汉家天子不东游,古木行宫闭烟月。
洛滨老翁年八十,西望残阳临水泣。
自言生长开元中,武皇恩化亲沾及。
当时天下无甲兵,虽闻赋敛毫毛轻。
红车翠盖满衢路,洛中欢笑争逢迎。
一从戎马来幽蓟,山谷虎狼无捍制。
九重宫殿闭豺狼,万国生人自相噬。
蹭蹬疮痍今不平,干戈南北常纵横。
中原膏血焦欲尽,四郊贪将犹凭陵。
秦中豪宠争出群,巧将言智宽明君。
南山四皓不敢语,渭上钓人何足云。
君不见昔时槐柳八百里,路傍五月清阴起。
只今零落几株残,枯根半死黄河水。
鬓棱初翦玉纤弱。
早春入、屏山四角。
少年买困成欢谑。
人在浓香绣幄。
霜丝换、梅残梦觉。
夜寒重、长安紫陌。
东风入户先情薄。
吹老灯花半萼。
青梅煮酒斗时新。
天气欲残春。
东城南陌花下,逢著意中人。
回绣袂,展香茵。
叙情亲。
此情拚作,千尺游丝,惹住朝云。
人无回意似波澜,琴有离声为一弹。
纵使空门再相见,还如秋月水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