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平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背景
永贞革新失败后,刘禹锡被贬谪到朗州(今湖南常德),桃源县就位于这里。在这里他不免悲凉之感,所以写了许多诗词以排遣愁绪。著名的《竹枝词》《浪淘沙》都写于这一时期。更巧的还有一首《八月十五日夜玩月》是五律,是不是写于桃源就不可知了。
译文
平时在红尘中见到月亮,心都能清静下来,何况是在这清秋时节的神仙洞府间?
凝聚起来的光芒悠悠地象寒露坠落下来,而我此刻站在桃源的最高处。
碧空之中没有一丝云彩,风也不见一缕,可以看见山上高高的松树和山下的流水。
那些行动的物体全在视野之中,天那么高,地那么平,仿佛可以看见千万里之外。
“少君”把我带到了玉坛之上,远远地施礼请仙人相见。
云彩聚集,星斗挪动,仙乐奏响,让人肌骨寒肃。
金色的霞光从东面渐渐升起,月轮西斜,仙影远去,我还在频频回望。
只因为良辰美景难以再回来,以后到了中秋这天应该很惆怅吧!
注释
少君:是指能和神仙沟通的人。西汉武帝时有一个方士叫李少君,他自言见过神仙,能得长生不老之法,骗取了汉武帝的信任。以后人们就以“少君”代指游仙的向导。
赏析
这首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韵,每一韵又是一个自然段落。第一段写桃源玩月,有月之景,有玩之情;第二段写八月十五夜色,以月光朗照下的天地山水反衬中秋之月;第三段浪漫畅想,写欲仙之感,由景及情,生发自然;最后一段从畅想中曳回,写日出月落,更就"绝景良时"抒发情感,略出桃源别后,难再重游一意。全诗景物随时而变,情调随景而移,有起伏跌宕之感。
这首诗表面上可以归入游仙诗,把中秋之夜写得如梦如幻。尤其“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一句已经成为中秋时节人们常用的佳句。至于其他欣赏者怎么理解,可以说百人百解。有联系刘禹锡仕宦失意,解释后半部分是以仙宫比喻朝廷,盼望早日回归;也有把前半部分解释为用“寒露坠”代指人生祸福无常,说这是刘禹锡对人生的感慨之作。也许这种种理解,正好体现了“诗豪”作品多彩的艺术魅力。
猜您喜欢
可怜五马风流地,暂辍金貂侍从才。
阁上掩书刘向去,门前修刺孔融来。
崤陵路静寒无雨,洛水桥长昼起雷。
共羡府中棠棣好,先于城外百花开。
天外巴子国,山头白帝城。
波清蜀栜尽,云散楚台倾。
迅濑下哮吼,两岸势争衡。
阴风鬼神过,暴雨蛟龙生。
硖断见孤邑,江流照飞甍。
蛮军击严鼓,笮马引双旌。
望阙遥拜舞,分庭备将迎。
铜符一以合,文墨纷来萦。
暮色四山起,愁猿数处声。
重关群吏散,静室寒灯明。
故人青霞意,飞舞集蓬瀛。
昔曾在池籞,应知鱼鸟情。
水亭凝望久,期不至、拟还差。
隔翠幌银屏,新眉初画,半面犹遮。
须臾淡烟薄霭,被西风扫尽不留些。
失了白衣苍狗,夺回雪兔金蟆。
乘云径到玉皇家。
人世鼓三挝。
试自判此生,更看几度,小住为佳。
何须如钩似玦,便相将、只有半菱花。
莫遣素娥知道,和他发也苍华。
风拂尘徽,雨侵凉榻,才动秋思。
缓酒销更,移灯傍影,净洗芭蕉耳。
铜华沧海,愁霾重嶂,燕北雁南天外。
算阴晴,浑似几番,渭城故人离会。
青楼旧日,高歌取醉,唤出玉人梳洗。
红叶流光,苹花两鬓,心事成秋水。
白凝虚晓,香吹轻烬,倚窗小瓶疏桂。
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
结构得奇势,朱门交碧浔。
外来始一望,写尽平生心。
日轩漾波影,月砌镂松阴。
几度欲归去,回眸情更深。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
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