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
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
背景
“曲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乔吉的这首《凭阑人·金陵道中》正是如此。作者在穷游天涯之后,路过金陵古道,再涌思乡念头,忍不住写下了这曲《凭阑人》。
译文
瘦弱的马驮着我满腹的诗情奔走天涯,飞倦了的乌儿哀鸣着,小山村里只有几户人家。柳絮扑打着我的头,给我增添了白发。
注释
凭阑人:曲牌名,调名本意即咏楼上身倚栏杆的人。调见元邵亨贞《蚁术词选》。单调二十四字,四句四平韵。金陵:即今江苏南京市。天一涯:天一方。鬓华:鬓发花白。
赏析
前两句写瘦马驮诗的悲苦以及人不如鸟的羁旅情怀。“瘦马驮诗天一涯,倦鸟呼愁村数家。”这是一首羁旅之曲,开头引李贺典,李贺年少多才,郁都不得志,只得将短暂的一生心血付予苦吟。“平生湖海少知音,几曲宫商大用心”的乔吉以李贺自况,不是偶然的。所以,只“瘦马驮诗”四字就足以想见其悲苦了,何况此刻又在远离故土的旅途之中。而且那“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景象,早就深深地印在人们心中。可以说这开头的七个字,已将特定的身世、具体的处境,全都包容了。第二句与上句相对,作者通过“倦”“愁”二字。移情入景,巧妙地抒发了人不如鸟的羁旅愁怀。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有“鸟倦飞而知还”一句,可视为此曲之典所出。再说,不管此鸟是不是归鸟,在浪子心目中,依然可能把它视为一只归鸟。所以倦鸟之愁,无疑代表了浪子之愁,这是一种间接抒情的手法。
后两句言匆匆春去,岁月蹉跎,游子恋乡,身世凄凉。“扑头飞柳花,与人添鬓华。”远方浪子进而看到不远处的人家,这必定更勾起了他“吾乡似此乡,此乡非吾乡”的羁旅思乡之怀。至此作者已百感交集,不料更有那不懂事的柳花,竟然飞上作者的头发,使得头上的白发显得更多了。此处不直言头发之白,而借柳絮言之,可谓妙笔。作者白发从何而来,当然是羁旅之挫和思乡之念所致。全曲从瘦马入笔,至柳絮收笔,不直接写人,而已将人的羁旅之愁写得入木三分,刻骨铭心。
此曲在结构方面也有其特点。它以三个主要自然意象作线,每个自然意象引出一系列人文意象,这样贯穿起来,构成全文的网络。这三个自然意象是瘦马、倦鸟、柳花。它们依次引出相关人文意象:瘦马引出的意象有诗、天涯;倦鸟引出的意象有愁、村;柳花引出的意象有人、鬓华。这种结构方式可以实现意象自然舒展、材料形散实聚、结构简明有序的艺术效果。
小玉栏杆月半掐,嫩绿池塘春几家。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小玉栏杆月半掐,嫩绿池塘春几家。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
欲寄君衣君不还,不寄君衣君又寒。
寄与不寄间,妾身千万难。
猜您喜欢
寓兴
鹏抟九万,腰缠十万,扬州鹤背骑来惯。
事间关,景阑珊,黄金不富英雄汉,一片世情天地间。
白,也是眼;青,也是眼。
冬日写怀
离家一月,闲居客舍,孟尝君不费黄齑社,世情别,故交绝,床头金尽谁行借?
今日又逢冬至节。
酒,何处赊?
梅,何处折?
朝三暮四,昨非今是,痴儿不解荣枯事。
儹家私,宠花枝,黄金壮起荒淫志,千百锭买张招状纸。
身,已至此;心,犹未死。
冬寒前后,归晴时候,谁人相伴梅花瘦?
钓鳌舟,缆汀洲,绿蓑不耐风霜透,投至有鱼来上钩。
风,吹破头;霜,皴破手。
自警
清风闲坐,白云高卧,面皮不受时人唾。
乐跎跎,笑呵呵,看别人搭套项推沉磨,盖下一枚安乐窝。
东,也在我。
西,也在我。
失题
云浓云淡,窗明窗暗,等闲休擘骊龙颔。
正尴九咸,莫贪婪,恶风波吃闪的都着淹,流则盈科止则坎。
行,也在俺;藏,也在俺。
妆呆妆亻林,妆聋妆口吞,人生一世刚图甚?
句闲吟,酒频斟,白云梦绕青山枕,看遍洛阳花似锦。
荣,也在恁;枯,也在恁。
出金陵
尘暗埋金地,云寒树玉宫,归去也老仙翁。
东北朝宗水,西南解愠风,船急似飞龙,到铁瓮城边喜落篷。
曾为流离惯别家,等闲挥袂客天涯。
灯前一觉江南梦,惆怅起来山月斜。
暖烘,醉客,逼匝的芳心动。
雏莺声在小帘栊,唤醒花前梦。
指甲纤柔,眉儿轻纵,和相思曲未终。
玉葱,翠峰,骄怯琵琶重。
倦客愁闻归路遥,眼明飞阁俯长桥。
贪看白鹭横秋浦,不觉青林没晚潮。
余生欲老海南村,帝遣巫阳招我魂。
杳杳天低鹘没处,青山一发是中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