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北人食菱

明代 · 江盈科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分类: 小学文言文  哲理  故事  讽刺  写人 

江盈科: 小学文言文  哲理  故事  讽刺  写人 

译文

有个出生在北方不认识菱角的人,在南方做官,(一次)他在酒席上吃菱角,(那个人)连角壳一起放进嘴里吃。有人对他说:“吃菱角必须去掉壳再吃。”那人为了掩饰自己的缺点,(护住自己的无知),说:“我并不是不知道,连壳一起吃进去的原因,是想要清热解毒。”问的人说:“北方也有这种东西吗?”他回答说:“前面的山后面的山,哪块地没有呢?”
  菱角生长在水中,(他)却说是在土里生长的,这是因为他为了装作有学问,硬要把不知道的说成知道的。

注释

北人:北方人。识:知道。菱:俗称菱角,形状像牛头,紫红色,水生植物,果实可以煮着吃。性喜温暖和充足阳光,盛产于我国中部和南部。果实有硬壳。仕于:(仕途)在……做官。于,在。席:酒席。啖:吃。并壳:连同皮壳。或:有人。曰:说。食:食用,在这里可以指吃。去:去除,去掉。护:掩饰。短:缺点,短处,不足之处。并:一起。欲:想要。以:用来。答:回答。何:哪里。
  而:表示转折,此指却坐:因为,由于。强:本文中指“勉强”。

赏析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如果强不知以为知,就会闹出笑话,被人耻笑。世界上的知识是无穷无尽的,而每个人的学识能力是有限的,只有虚心潜学,才能得到真知。
  讽刺的生命在于真实。这则小故事不仅在情节构思上遵循了生活的真实,更在于北人强不知以为知的做法与表现在现实生活中极具普遍性与代表性。

猜您喜欢

外科医生

明代 · 江盈科

有医者, 自称善外科。
一裨将阵回,中流矢,深入膜,延使治。
乃持并州剪,剪去矢官,跪而请酬。
裨将曰:“镞在膜内须亟治。“
医曰:“此内科之事,不意并责我。“
裨将曰:“呜呼,世直有如是欺诈之徒。“

分类: 小学文言文  寓言  故事  哲理 

庸医治驼

明代 · 江盈科

昔有医人,自媒能治背驼,曰:“如弓者、如虾者、如环者,若延吾治,可朝治而夕如矢矣。“
一人信焉,使治曲驼,乃索板二片,以一置地下,卧驼者其上,又以一压焉,又践之。
驼者随直,亦随死。
其子欲诉诸官。
医人曰:“我业治驼,但管人直,不管人死。“
呜呼!
今之为官,但管钱粮收,不管百姓死,何异于此医也哉!
(自媒一作:自诩)

分类: 初中文言文  寓理  故事 

文侯与虞人期猎

两汉 · 刘向

魏文侯与虞人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
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
乃往,身自罢之。
魏于是乎始强。

分类: 小学文言文  故事  哲理  诚信 

矛与盾

先秦 · 韩非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分类: 小学文言文  哲理  故事 

问说

清代 · 刘开

君子之学必好问。
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好学而不勤问,非真能好学者也。
理明矣,而或不达于事;识其大矣,而或不知其细,舍问,其奚决焉?
  贤于己者,问焉以破其疑,所谓“就有道而正”也。
不如己者,问焉以求一得,所谓“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也。
等于己者,问焉以资切磋,所谓交相问难,审问而明辨之也。
《书》不云乎?
“好问则裕。“
孟子论:“求放心”,而并称曰“学问之道”,学即继以问也。
子思言“尊德性”,而归于“道问学”,问且先于学也。
  古之人虚中乐善,不择事而问焉,不择人而问焉,取其有益于身而已。
是故狂夫之言,圣人择之,刍荛之微,先民询之,舜以天子而询于匹夫,以大知而察及迩言,非苟为谦,诚取善之弘也。
三代而下,有学而无问,朋友之交,至于劝善规过足矣,其以义理相咨访,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况流俗乎?
  是己而非人,俗之同病。
学有未达,强以为知;理有未安,妄以臆度。
如是,则终身几无可问之事。
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不如己者,轻之而不屑问焉;等于己者,狎xiá之而不甘问焉,如是,则天下几无可问之人。
人不足服矣,事无可疑矣,此唯师心自用耳。
夫自用,其小者也;自知其陋而谨护其失,宁使学终不进,不欲虚以下人,此为害于心术者大,而蹈之者常十之八九。
  不然,则所问非所学焉:询天下之异文鄙事以快言论;甚且心之所已明者,问之人以试其能,事之至难解者,问之人以穷其短。
而非是者,虽有切于身心性命之事,可以收取善之益,求一屈己焉而不可得也。
嗟乎!
学之所以不能几于古者,非此之由乎?
  且夫不好问者,由心不能虚也;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
亦非不潜心专力之敌,其学非古人之学,其好亦非古人之好也,不能问宜也。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
圣人所不知,未必不为愚人之所知也;愚人之所能,未必非圣人之所不能也。
理无专在,而学无止境也,然则问可少耶?
《周礼》,外朝以询万民,国之政事尚问及庶人,是故贵可以问贱,贤可以问不肖,而老可以问幼,唯道之所成而已矣。
  孔文子不耻下问,夫子贤之。
古人以问为美德,而并不见其有可耻也,后之君子反争以问为耻,然则古人所深耻者,后世且行之而不以为耻者多矣,悲夫!

分类: 小学文言文  学习  哲理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