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
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
别自有人桃叶渡,扁舟,一种烟波各自愁。
背景
这首词是送别情人时所作。纳兰结识了江南才女沈宛。两人起初只是书信往来,后来便渐生情愫。后纳兰娶沈宛为妾,两人恩爱如蜜。但因纳兰身份特殊,终于不得已与沈宛分离。送她回江南。这便是这首《南乡子·烟暖雨初收》的写作背景。
译文
雨刚刚晴,远处升起暖暖雾气。幽静的小园里繁花落尽。伸手轻轻摘下一双红豆,低下头,想起了我们生死相隔,不由泪流满面。
人离开了就像这过去的春天容颜不再,繁华易失。拿着酒临溪伤神。就算是有人面桃花,一叶扁舟,也是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注释
红豆子:即相思树所结之子。果实成荚,微扁,子大如豌豆,色鲜红或半红半黑。古人以此作为爱情或相思的象征。
卮酒:古代盛酒的器皿。酹:指将酒倒在地上,表示祭奠或立誓。石尤:石尤风,即逆风或顶头风。桃叶渡:渡口名。地在江苏省南京市秦淮河畔,因晋王献之于此歌烦其妾桃叶而得名。后人以此代指情人分别之地,或分别之意。
赏析
这又是一首抒写离愁别绪的词作。“烟暖雨初收,落尽繁花小院幽”,首句描写了刚下过雨后的小院情景。风雨初晴,小院中落花满地,显得十分幽静。正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在这种幽静的意境中,可以看到分别在即的两人相对无语泪满眶的景象。
“摘得一双红豆子,低头,说著分携泪暗流”,爱人采下两颗红豆,低头和词人说着分别的话语,说着说着,不禁泪流满面。“红豆”,古人常用其象征爱情或相思,唐代诗人王维就曾以红豆为意象,写出了脍炙人口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石尤”是纳兰引用到的典故。纳兰用到这个典故,是说女主人公希望能够效仿石尤氏,化作大风阻止爱人远行。但是天不遂人愿,女主人公的愿望终究破灭,爱人最终乘船离去,分开的两人只能独自品尝自己的忧愁。
全词的上片追忆往昔,下片则描写别后幽情。“人去似春休,卮酒曾将酹石尤”,爱人离开之后,好像连春天也被他带走了,以酒践行时甚至祈祷船在行驶时能够遇上顶头风。
淡淡的白描,平实如话,真实地传递出女主人公在爱人即将远行时内心中所表露出的愁苦之情,读后别有一番韵昧。
猜您喜欢
二年住闽岭,所阅足青紫。
那知万众中,得此数君子。
相从不我厌,但觉岁月驶。
高论脱时俗,如风濯烦暑。
出处虽未同,气味固相似。
人生有离合,所畏为物使。
要当啜英华,不必计渣滓。
他年肯相寻,在彼不在此。
飒飒秋风生,愁人怨离别。
含情两相向,欲语气先咽。
心曲千万端,悲来却难说。
别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
小立红桥柳半垂,越罗裙飏缕金衣。
采得石榴双叶子,欲贻谁?
便是有情当落日,只应无伴送斜晖。
寄语东风休著力,不禁吹。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一作:却道故心人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一作:泪雨零/夜雨霖)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代北燕南,应不隔、月明千里。
谁相念、胭脂山下,悲哉秋气。
小立乍惊清露湿,孤眠最惜浓香腻。
况夜鸟、啼绝四更头,边声起。
销不尽,悲歌意。
匀不尽,相思泪。
想故园今夜,玉阑谁倚。
青海不来如意梦,红笺暂写违心字。
道别来、浑是不关心,东堂桂。
休舞银貂小契丹,满堂宾客尽关山。
从今嫋嫋盈盈处,谁复端端正正看。
模泪易,写愁难。
潇湘江上竹枝斑。
碧云日暮无书寄,寥落烟中一雁寒。
分类: 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