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平湖乐·采菱人语隔秋烟

元代 · 王恽

采菱人语隔秋烟,波静如横练。
入手风光莫流转,共留连,画船一笑春风面。
江山信美,终非吾土,问何日是归年?

分类: 秋天 

王恽: 秋天 

译文

透过清秋的薄雾,传来了采菱姑娘的笑语。湖面风平浪静,像白色的素绢平铺。
到手的美好风光可别虚负,我在湖上久久留恋,不肯离去。相交而过的画船上,佳人对我嫣然一笑,是那样的娇妩。
江山确实美如画图,可惜毕竟不是我的家乡,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回到故土?

注释

练:白色的绢绸。
入手:到来。留连:留恋而徘徊不去。
“江山”二句:语本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信美:确实美。

赏析

乐府诗中有《江南弄》、《采莲曲》等,表现江南水乡的特有风情。早期的散曲文人多以《小桃红》的曲牌,将乐府的这种风调移植入曲中,曲牌也因而有《平湖乐》的别名。
  秋天是菱角莲蓬的收获季节,水乡姑娘们荡着莲舟,来到湖塘之上,一边劳作,一边笑语喧哗。这种景象本身就充溢着生活之美。妙在作品将它放在“秋烟”也即清秋的晨雾中表现,作为隐隐约约的远景,这种朦胧美令人心旌动荡。诗人自己也荡舟于湖上,风平波静,水面如摇曳的一块白绢。“波静如横练”,既有“平”的形感,又有“白”的色感,更有“软”的质感,这是作者置身的近景。“隔秋烟”的朦胧与“横练”的明晰形成一重对照,“人语”与“波静”又形成一重对照,从而使短短的两句景语中,蕴涵了丰富的诗情画意。
  “入手风光莫流转”,语本杜甫《曲江》的诗句:“传语风光共流转,暂时相赏莫相违。”“流转”即迁延变化之意。这是诗人面对湖上美景的感想,何况此时他的小船已经穿过了“秋烟”,同采菱的姑娘们打了照面。后者对他投以嫣然一笑,更足令诗人销魂。“共留连”是巧妙的斡旋,它既是对“入手风光”感想的延续,又是作者相逢画船的实情写照。江南水乡风物明媚,人情旖旎,诗人陶醉其间是可以想象的。
  岂料结尾笔锋陡然一转,悲从中生。诗人借用王粲《登楼赋》“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的名句,引出了自己油然而生的慨叹:“问何日是归年”。“何日是归年”是杜甫《绝句二首》中的成句,可见这种乡愁在诗人心底中蓄藏已非一日。从客方的美景中意识到“终非吾土”,从极度的快意中涌现出归期杳渺的惆怅,就特别令人悲怆。这种大起大落的手笔,具有动魄惊心的效果。
  《平湖乐》(即《小桃红》)格多律句,故清人朱彝尊《词综》即将此曲收入为词。由宋词一路衍化而来的那部分曲,确曾存在亦词亦曲、“词以文(而)言,曲以声(而)言”(刘熙载《艺概》)的一体二名的情形。但混淆的产生,主要还是缘于早期文人以词笔为散曲的创作倾向。该篇末句“问”为衬字,可知作者是将它认同为曲的。

猜您喜欢

书李世南所画秋景二首

宋代 · 苏轼

野水参差落涨痕,疏林欹倒出霜根。
扁舟一棹归何处?
家在江南黄叶村。
人间斤斧日创夷,谁见龙蛇百尺姿。
不是溪山成独往,何人解作挂猿枝。

分类: 题咏  秋天  水乡  写景 

僧传古坐龙图严东平所藏至元二年秋九月张签省耀卿处观七年闰十一月甲戌公退马上偶得时秋苦旱冬天无雪

元代 · 王恽

深山大泽物所蛰,千丈县淙挂青壁。
潭阴水黑不见底,老雨初开元气湿。
苍龙何处行雨归,闯首踞坐红云堆。
山僧骇绝噤不语,万壑阴雾生缁衣。
咄哉传古隐龙性,隔户写影窥天机。
一从元化堕此笔,饮海不复观晴霓。
世间画本万尺蠖,尾鬣一掩无晶辉。
比年一旱几焚如,牲币空事山川雩。
群龙痴睡洞府黑,六合任使黄霾污。
何当铁匣出雷火,冲屋而去腾天衢。
六丁奔命仆射御,倒卷溟渤天瓢

农里叹 其四

元代 · 王恽

谷穗虚穰草色熏,满前堆积漫如囷。
一餐到口还无济,辛苦田间力稼人。

水调歌头 寿王子寿,时年八十三

元代 · 王恽

汾流*余润,霜菊满秋香。
酿成一堂和气,来荐老人觞。
七十人生稀有,况复年逾八十,饮啖日康强。
肮脏欲谁与,赵壹倚门旁。
颊浮丹,瞳点漆,鬓如霜。
平生阴有神相,特为表刚肠。
世事语来无味,只有读书一念,老矣不能忘。
九老更添一,图画见高堂。

秋凉晚步

宋代 · 杨万里

秋气堪悲未必然,轻寒正是可人天。
绿池落尽红蕖却,荷叶犹开最小钱。

分类: 秋天  写景  抒怀 

秋别

唐代 · 罗邺

别路垂杨柳,秋风凄管弦。
青楼君去后,明月为谁圆。

分类: 秋天  离别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