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春王正月

先秦 · 公羊高

元年者何?
君之始年也。
春者何?
岁之始也。
王者孰谓?
谓文王也。
曷为先言“王”而后言“正月?“
王正月也。
何言乎王正月?
大一统也。
  公何以不言即位?
成公意也。
何成乎公之意?
公将平国而反之桓。
曷为反之桓?
桓幼而贵,隐长而卑。
其为尊卑也微,国人莫知。
隐长又贤,诸大夫扳隐而立之。
隐于是焉而辞立,则未知桓之将必得立也;且如桓立,则恐诸大夫之不能相幼君也。
故凡隐之立,为桓立也。
隐长又贤,何以不宜立?
立適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桓何以贵?
母贵也。
母贵,则子何以贵?
子以母贵,母以子贵。

分类: 古文观止 

公羊高: 古文观止 

译文

“元年”是什么意思?指君王登位的第一年。“春”是什么意思?就是一年开始的季节。“王”指的谁?指周文王。为什么先说“王”,再说“正月”?因为指的是周王确立的正月。为什么要说周王的正月?是表明大一统,天下都实行王的政令。
  为什么不说隐公登位?这是成全隐公的心愿。为什么要成全隐公的心愿?隐公打算把国家治好,再把政权还给桓公。为什么要把政权还给桓公?因为桓公年幼而尊贵,隐公年长而卑贱。他兄弟俩身份尊卑的区别很微小,国人并不了解。隐公年长而贤明,诸大夫拥戴他为国君。这时如果隐公辞让,桓公能否登位,还没有把握。即使桓公能够登位,大夫们能否辅佐幼君,也没有把握。所以,隐公登位,全是替桓公着想。隐公年长又贤明,为什么不宜立为国君?因为立夫人所生的嫡子为国君,只凭年长,不凭贤明;立媵妾的儿子为国君,只凭尊贵,不凭年长。桓公为什么尊贵?因为他的母亲尊贵。母亲尊贵,儿子也就尊贵吗?是的。儿子因母亲而尊贵,母亲又因儿子而尊贵。

注释

元年:指鲁隐公元年。文王:周文王。曷:为什么。正月:阴历每年第一个月。王正月:指周历正月。古时改朝换代即改正朔(正月的第一天)。周历以建子之月(即夏历的十一月)为岁首。大一统:天下统一。
  平国而反之桓:隐公打算平治鲁国后,把政权归还桓公。隐长而卑、桓幼而贵:桓公的母亲仲子是鲁惠公的夫人。隐公的母亲声子只是随嫁来的姐妹。扳:拥戴。適:同“嫡”。立子:立庶子。

猜您喜欢

冯谖客孟尝君

先秦 · 佚名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
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
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居有顷,倚柱弹其剑,歌曰:“长铗归来乎!
食无鱼。“
左右以告。
孟尝君曰:“食之,比门下之客。“
居有顷,复弹其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出无车。“
左右皆笑之,以告。
孟尝君曰:“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后有顷,复弹其剑铗,歌曰:“长铗归来乎!
无以为家。“
左右皆恶之,以为贪而不知足。
孟尝君问:“冯公有亲乎?“
对曰,“有老母。“
孟尝君使人给其食用,无使乏。
于是冯谖不复歌。
  后孟尝君出记,问门下诸客:“谁习计会,能为文收责于薛者乎?“
冯谖署曰:“能。“
孟尝君怪之,曰:“此谁也?“
左右曰:“乃歌夫长铗归来者也。“
孟尝君笑曰:“客果有能也,吾负之,未尝见也。“
请而见之,谢曰:“文倦于事,愦于忧,而性懧愚,沉于国家之事,开罪于先生。
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
冯谖曰:“愿之。“
于是约车治装,载券契而行,辞曰:“责毕收,以何市而反?“
孟尝君曰:“视吾家所寡有者。“

  驱而之薛,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
券遍合,起,矫命,以责赐诸民。
因烧其券。
民称万岁。
  长驱到齐,晨而求见。
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曰:“责毕收乎?
来何疾也!”
曰:“收毕矣。“
“以何市而反?“
冯谖曰;“君之‘视吾家所寡有者’。
臣窃计,君宫中积珍宝,狗马实外厩,美人充下陈。
君家所寡有者,以义耳!
窃以为君市义。“
孟尝君曰:“市义奈何?“
曰:“今君有区区之薛,不拊爱子其民,因而贾利之。
臣窃矫君命,以责赐诸民,因烧其券,民称万岁。
乃臣所以为君市义也。“
孟尝君不悦,曰:“诺,先生休矣!”

  后期年,齐王谓孟尝君曰:“寡人不敢以先王之臣为臣。“
孟尝君就国于薛,未至百里,民扶老携幼,迎君道中。
孟尝君顾谓冯谖:“先生所为文市义者,乃今日见之。“

  冯谖曰:“狡兔有三窟,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卧也。
请为君复凿二窟。“
孟尝君予车五十乘,金五百斤,西游于梁,谓惠王曰:“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诸侯先迎之者,富而兵强。“
于是梁王虚上位,以故相为上将军,遣使者黄金千斤,车百乘,往聘孟尝君。
冯谖先驱,诫孟尝君曰:“千金,重币也;百乘,显使也。
齐其闻之矣。“
梁使三反,孟尝君固辞不往也。
  齐王闻之,君臣恐惧,遣太傅赍黄金千斤、文车二驷,服剑一,封书,谢孟尝君曰:“寡人不祥,被于宗庙之祟,沉于谄谀之臣,开罪于君。
寡人不足为也;愿君顾先王之宗庙,姑反国统万人乎!”
冯谖诫孟尝君曰:“愿请先王之祭器,立宗庙于薛。“
庙成,还报孟尝君曰:“三窟已就,君姑高枕为乐矣。“

  孟尝君为相数十年,无纤介之祸者,冯谖之计也。

分类: 古文观止  历史  故事  写人 

卜居

先秦 · 屈原

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
竭知尽忠而蔽障于谗。
心烦虑乱,不知所从。
乃往见太卜郑詹尹曰:“余有所疑,愿因先生决之。“
詹尹乃端策拂龟,曰:“君将何以教之?“

  屈原曰:“吾宁悃悃款款,朴以忠乎,将送往劳来,斯无穷乎?
  “宁诛锄草茅以力耕乎,将游大人以成名乎?
宁正言不讳以危身乎,将从俗富贵以偷生乎?
宁超然高举以保真乎,将哫訾栗斯,喔咿儒儿,以事妇人乎?
宁廉洁正直以自清乎,将突梯滑稽,如脂如韦,以洁楹乎?
  “宁昂昂若千里之驹乎,将泛泛若水中之凫,与波上下,偷以全吾躯乎?
宁与骐骥亢轭乎,将随驽马之迹乎?
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此孰吉孰凶?
何去何从?
  “世溷浊而不清: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谗人高张,贤士无名。
吁嗟默默兮,谁知吾之廉贞!”

  詹尹乃释策而谢曰:“夫尺有所短,寸有所长;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数有所不逮,神有所不通。
用君之心,行君之意。
龟策诚不能知此事。“

分类: 古文观止  楚辞  写人  品格  励志 

吴子使札来聘

先秦 · 公羊高

吴无君,无大夫,此何以有君,有大夫?
贤季子也。
何贤乎季子?
让国也。
其让国奈何?
谒也,馀祭也,夷昧也,与季子同母者四。
季子弱而才,兄弟皆爱之,同欲立之以为君。
谒曰:“今若是迮而与季子国,季子犹不受也。
请无与子而与弟,弟兄迭为君,而致国乎季子。“
皆曰诺。
故诸为君者皆轻死为勇,饮食必祝,曰:“天苟有吴国,尚速有悔于予身。“
故谒也死,馀祭也立。
馀祭也死,夷昧也立。
夷昧也死,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季子使而亡焉。
僚者长庶也,即之。
季之使而反,至而君之尔。
阖庐曰:“先君之所以不与子国,而与弟者,凡为季子故也。
将从先君之命与,则国宜之季子者也;如不从先君之命与子,我宜当立者也。
僚恶得为君?“
于是使专诸刺僚,而致国乎季子。
季子不受,曰:“尔杀吾君,吾受尔国,是吾与尔为篡也。
尔杀吾兄,吾又杀尔,是父子兄弟相杀,终身无已也。“
去之延陵,终身不入吴国。
故君子以其不受为义,以其不杀为仁,贤季子。
则吴何以有君,有大夫?
以季子为臣,则宜有君者也。
札者何?
吴季子之名也。
春秋贤者不名,此何以名?
许夷狄者,不一而足也。
季子者,所贤也,曷为不足乎季子?
许人臣者必使臣,许人子者必使子也。

分类: 古文观止 

宋人及楚人平

先秦 · 公羊高

外平不书,此何以书?
大其平乎己也。
何大其平乎己?
庄王围宋,军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于是使司马子反乘堙而窥宋城。
宋华元亦乘堙而出见之。
司马子反曰:“子之国何如?“
华元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司马子反曰:“嘻!
甚矣,惫!
虽然,吾闻之也,围者柑马而秣之,使肥者应客。
是何子之情也?“
华元曰:“吾闻之:君子见人之厄则矜之,小人见人之厄则幸之。
吾见子之君子也,是以告情于子也。“
司马子反曰:“诺,勉之矣!
吾军亦有七日之粮尔!
尽此不胜,将去而归尔。“
揖而去之。
  反于庄王。
庄王曰:“何如?“
司马子反曰:“惫矣!”
曰:“何如?“
曰:“易子而食之,析骸而炊之。“
庄王曰:“嘻!
甚矣,惫!
虽然,吾今取此,然后而归尔。“
司马子反曰:“不可。
臣已告之矣,军有七日之粮尔。“
庄王怒曰:“吾使子往视之,子曷为告之?“
司马子反曰:“以区区之宋,犹有不欺人之臣,可以楚而无乎?
是以告之也。“
庄王曰:“诺,舍而止。
虽然,吾犹取此,然后归尔。“
司马子反曰:“然则君请处于此,臣请归尔。“
庄王曰:“子去我而归,吾孰与处于此?
吾亦从子而归尔。“
引师而去之。
故君子大其平乎己也。
此皆大夫也。
其称“人”何?
贬。
曷为贬?
平者在下也。

分类: 古文观止  对话  解释 

徐文长传

明代 · 袁宏道

余少时过里肆中,见北杂剧有《四声猿》,意气豪达,与近时书生所演传奇绝异,题曰“天池生”,疑为元人作。
后适越,见人家单幅上有署“田水月”者,强心铁骨,与夫一种磊块不平之气,字画之中,宛宛可见。
意甚骇之,而不知田水月为何人。
  一夕,坐陶编修楼,随意抽架上书,得《阙编》诗一帙。
恶楮毛书,烟煤败黑,微有字形。
稍就灯间读之,读未数首,不觉惊跃,忽呼石篑:“《阙编》何人作者?
今耶?
古耶?“
石篑曰:“此余乡先辈徐天池先生书也。
先生名渭,字文长,嘉、隆间人,前五六年方卒。
今卷轴题额上有田水月者,即其人也。“
余始悟前后所疑,皆即文长一人。
又当诗道荒秽之时,获此奇秘,如魇得醒。
两人跃起,灯影下,读复叫,叫复读,僮仆睡者皆惊起。
余自是或向人,或作书,皆首称文长先生。
有来看余者,即出诗与之读。
一时名公巨匠,浸浸知向慕云。
  文长为山阴秀才,大试辄不利,豪荡不羁。
总督胡梅林公知之,聘为幕客。
文长与胡公约:“若欲客某者,当具宾礼,非时辄得出入。“
胡公皆许之。
文长乃葛衣乌巾,长揖就坐,纵谈天下事,旁若无人。
胡公大喜。
是时公督数边兵,威振东南,介胄之士,膝语蛇行,不敢举头;而文长以部下一诸生傲之,信心而行,恣臆谈谑,了无忌惮。
会得白鹿,属文长代作表。
表上,永陵喜甚。
公以是益重之,一切疏记,皆出其手。
  文长自负才略,好奇计,谈兵多中。
凡公所以饵汪、徐诸虏者,皆密相议然后行。
尝饮一酒楼,有数健儿亦饮其下,不肯留钱。
文长密以数字驰公,公立命缚健儿至麾下,皆斩之,一军股栗。
有沙门负资而秽,酒间偶言于公,公后以他事杖杀之。
其信任多此类。
  胡公既怜文长之才,哀其数困,时方省试,凡入帘者,公密属曰:“徐子,天下才,若在本房,幸勿脱失。“
皆曰:“如命。“
一知县以他羁后至,至期方谒公,偶忘属,卷适在其房,遂不偶。
  文长既已不得志于有司,遂乃放浪曲糵,恣情山水,走齐、鲁、燕、赵之地,穷览朔漠。
其所见山奔海立,沙起云行,风鸣树偃,幽谷大都,人物鱼鸟,一切可惊可愕之状,一一皆达之于诗。
其胸中又有一段不可磨灭之气,英雄失路、托足无门之悲,故其为诗,如嗔如笑,如水鸣峡,如种出土,如寡妇之夜哭,羁人之寒起。
当其放意,平畴千里;偶尔幽峭,鬼语秋坟。
文长眼空千古,独立一时。
当时所谓达官贵人、骚士墨客,文长皆叱而奴之,耻不与交,故其名不出于越。
悲夫!
  一日,饮其乡大夫家。
乡大夫指筵上一小物求赋,阴令童仆续纸丈余进,欲以苦之。
文长援笔立成,竟满其纸,气韵遒逸,物无遁情,一座大惊。
  文长喜作书,笔意奔放如其诗,苍劲中姿媚跃出。
余不能书,而谬谓文长书决当在王雅宜、文征仲之上。
不论书法,而论书神:先生者,诚八法之散圣,字林之侠客也。
间以其余,旁溢为花草竹石,皆超逸有致。
  卒以疑杀其继室,下狱论死。
张阳和力解,乃得出。
既出,倔强如初。
晚年愤益深,佯狂益甚。
显者至门,皆拒不纳。
当道官至,求一字不可得。
时携钱至酒肆,呼下隶与饮。
或自持斧击破其头,血流被面,头骨皆折,揉之有声。
或槌其囊,或以利锥锥其两耳,深入寸余,竟不得死。
  石篑言:晚岁诗文益奇,无刻本,集藏于家。
予所见者,《徐文长集》、《阙编》二种而已。
然文长竟以不得志于时,抱愤而卒。
  石公曰:先生数奇不已,遂为狂疾;狂疾不已,遂为囹圄。
古今文人,牢骚困苦,未有若先生者也。
虽然,胡公间世豪杰,永陵英主,幕中礼数异等,是胡公知有先生矣;表上,人主悦,是人主知有先生矣。
独身未贵耳。
先生诗文崛起,一扫近代芜秽之习,百世而下,自有定论,胡为不遇哉?
梅客生尝寄余书曰:“文长吾老友,病奇于人,人奇于诗,诗奇于字,字奇于文,文奇于画。“
余谓文长无之而不奇者也。
无之而不奇,斯无之而不奇也哉!
悲夫!

分类: 古文观止  写人  怀才不遇  传记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