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人问其故。
曰:“此其父善游。“
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以此任物,亦必悖矣。
背景
《吕氏春秋》是战国末年(公元前“239”年前后)秦国丞相吕不韦组织属下门客们集体编撰的杂家(儒家、法家、道家等等)著作,又名《吕览》。此书共分为十二纪、八览、六论,共十二卷,一百十六篇,二十余万字。在公元前239年写成,当时正是秦国统一六国前夜。
译文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善游哉?
注释
有过于江上者,见人方引婴儿而欲投之江中,婴儿啼。
”过于江上:经过江边。引:带着,抱着。之:代词,指婴儿。方引:正带着,牵着。方,正在。其父虽善游,其子岂遽(jù)善游哉?
赏析
父善游讲述的是古代有个经过江边的人,看见一个人正带着一个小孩想把他投到江里,小孩吓得直哭。这人问他原因,那人回答:“这孩子的父亲擅长游泳。”孩子的父亲虽然擅长游泳,这个小孩难道也立即会游泳吗?.用这种观点对待事物,也一定是违反常理的。
故事告诉我们,知识与技能是无法遗传的。一个人单纯强调先天智力和体能因素的作用,而忽视后天刻苦学习的重要性,那是幼稚可笑的。
猜您喜欢
某恶鼠,破家求良猫。
厌以腥膏,眠以毡罽。
猫既饱且安,率不食鼠,甚者与鼠游戏,鼠以故益暴。
某恐,遂不复蓄猫,以为天下无良猫也。
是无猫邪,是不会蓄猫也。
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通:悯)
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 吾盾之坚 , 物莫能陷也 。“
又誉其矛曰:“ 吾矛之利 , 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
其人弗能应也 。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孟孙怒,逐秦西巴。
居一年,取以为子傅。
左右曰:“秦西巴有罪于君,今以为子傅,何也?“
孟孙曰:“夫一麑不忍,又何况于人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