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山一片玲珑。
分付冯夷,捧出波中。
白羽香寒,琼衣露重,粉面冰融。
知造化私加密宠,为风流洗尽娇红。
月对芙蓉,人在帘栊。
太华朝云,太液秋风。
背景
张玉莲是元至正年间江南名姬,她通音律,能丝竹,善唱歌,解风情,因此来往其门的都是贵胄公子。徐再思是嘉兴人,又曾任嘉兴路吏,与张玉莲有来往和作曲应和,这首小令即是作者写来赠给张玉莲。
译文
你就像荆山的一块美玉,被水神从水波中捧出。肌肤像洁白的羽毛,散发出幽幽清香;精美的衣裳仿佛缀满了晨露闪闪发光;涂着脂粉的面庞,似那正在融化的冰雪。造物主私下里肯定对你暗加宠爱,为了让你风流无限,把你清洗得如此娇美。皎洁月光洒在荷花丛里,你独自倚靠在窗边。让我想起华山美妙绝伦的朝霞,太液池中缓缓吹过的秋风。
注释
蟾宫曲:元曲牌名,属北曲双调,字数定格据《九宫大成谱》正格是六、四、四、四、四、四、七、七、四、四的10句,但是第五句以后可酌增四字句。或单用作小令,或用在双调套曲内。荆山:在湖北南漳县西,以产玉著称,名闻天下的“和氏璧”即产于此。分付:交给。冯夷:水神。白羽:白色羽毛。太华:即五岳之一的华山,在陕西华阴县南。华山以山顶池生千叶莲花得名,又峰顶若莲形,称“玉井莲”。太液:皇家宫苑内的池沼。芙蓉即荷花,亦属莲。
赏析
这是一首写人小令。首句切“玉”字,“荆山”“玲珑”都是玉的名称,“玲珑”还有表现美玉形象的意味。三句括出“冯夷”“波中”,为“玉”过渡到“莲”作准备,以下就几乎句句述莲了。“白羽”化用了杜诗,杜甫在《赠已上人》中有“江莲摇白羽”的句子。“白羽”“琼衣”“粉面”,无一不是对白莲花花姿的生动比喻,在诗人心目中,“玉莲”的基本特征应该是洁白的。“洗尽娇红”“月对芙蓉”,将”玉莲”之白发挥得淋漓尽致。
末两句则直接扣合“五莲”或“白莲”,足见作者的巧思。然而,作品并非单纯地卖弄游戏技巧,而是尽力以玉莲花的粹美来比喻人物,表达了对张玉莲清雅脱俗、出污泥而不染的品质的赞美。如“为风流洗尽娇红”“月对芙蓉,人在帘栊”,就明显地含有张玉莲身处青楼而守身自好的寓意。又如“太华朝云”,“太液秋风”,在影射人名的同时,借助仙家和皇家景物的意象,映示了玉莲的清逸和优雅。全曲造语婉丽,对仗工整,怜香惜玉之情溢于言表。
猜您喜欢
水深水浅东西涧,云去云来远近山。
秋风征棹钓鱼滩,烟树晚,茅舍两三间。
双渐
苏卿倦织回文锦,双渐空怀买笑金。
风流一点海棠心,不听琴,只是不知音。
春情
桃花月淡胭脂冷,杨柳风微翡翠轻。
玉人欹枕倚云屏,酒未醒,肠断紫箫声。
闺怨
妾身悔作商人妇,妾命当逢薄幸夫。
别时只说到东吴,三载余,却得广州书。
赠海棠
玉环梦断风流事,银烛歌成富贵词。
东风一树玉胭脂,双燕子,曾见正开时。
春思
酒醒眉记青鸾恨,春去香消紫燕尘。
阑干掐遍月儿痕,深闭门,花落又黄昏。
昨宵中酒懒扶头,今日看花惟袖手,害酒愁花人问羞。
病根由,一半儿因花
一半儿酒。
落花
河阳香散唤提壶,金谷魂消啼鹧鸪,隋苑春归闻杜宇。
片红无,一半儿狂风
一半儿雨。
春情
眉传雨恨母先疑,眼送云情人早知,口散风声谁唤起。
这别离,一半儿因咱
一半儿你。
枝横水,花未雪,镜中春玉痕明灭。
梨云梦残人瘦也,弄黄昏半窗明月。
手帕
香多处,情万缕,织春愁一方柔玉。
寄多才怕不知心内苦,带胭脂泪痕将去。
春情
心疼事,肠断词,背秋千泪痕红渍。
剔春纤碎榴花瓣儿,就窗纱砌成愁字。
昨宵是,你自说,许是咱这般时节。
到西厢等的人静也,又不成再推明夜。
闲情绪,深院宇,正东风满帘飞絮。
怕梨花不禁三月雨,是谁教燕衔春去?
醉姬
绯霞佩,金缕衣,枕东风美人深醉。
便休将玉箫花下吹,怕惊回海棠春睡。
柳腰
连环玉,一搦酥,舞春风柳丝相妒。
沈东阳带红香双抱住,怕随着彩云飞去。
开帘见新月,便即下阶拜。
细语人不闻,北风吹裙带。
磐折辞主人,开帆驾洪涛。
春水满南国,朱崖云日高。
舟子废寝食,飘风争所操。
我行匪利涉,谢尔从者劳。
石间采蕨女,鬻市输官曹。
丈夫死百役,暮返空村号。
闻见事略同,刻剥及锥刀。
贵人岂不仁?
视汝如莠蒿!
索钱多门户,丧乱纷嗷嗷。
奈何黠吏徒,渔夺成逋逃!
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缊袍。
初,郑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生庄公及共叔段。
庄公寤生,惊姜氏,故名曰寤生,遂恶之。
爱共叔段,欲立之。
亟请于武公,公弗许。
及庄公即位,为之请制。
公曰:“制,岩邑也,虢叔死焉。
佗邑唯命。“
请京,使居之,谓之京城大叔。
祭仲曰:“都城过百雉,国之害也。
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中五之一,小九之一。
今京不度,非制也,君将不堪。“
公曰:“姜氏欲之,焉辟害?“
对曰:“姜氏何厌之有!
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蔓难图也。
蔓草犹不可除,况君之宠弟乎!”
公曰:“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
公子吕曰:“国不堪贰,君将若之何?
欲与大叔,臣请事之;若弗与,则请除之。
无生民心。“
公曰:“无庸,将自及。“
大叔又收贰以为己邑,至于廪延。
子封曰:“可矣,厚将得众。“
公曰:“不义,不暱,厚将崩。“
大叔完聚,缮甲兵,具卒乘,将袭郑。
夫人将启之。
公闻其期,曰:“可矣!”
命子封帅车二百乘以伐京。
京叛大叔段,段入于鄢,公伐诸鄢。
五月辛丑,大叔出奔共。
书曰:“郑伯克段于鄢。“
段不弟,故不言弟;如二君,故曰克;称郑伯,讥失教也;谓之郑志。
不言出奔,难之也。
遂寘姜氏于城颍,而誓之曰:“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既而悔之。
颍考叔为颍谷封人,闻之,有献于公,公赐之食,食舍肉。
公问之,对曰:“小人有母,皆尝小人之食矣,未尝君之羹,请以遗之。“
公曰:“尔有母遗,繄我独无!”
颍考叔曰:“敢问何谓也?“
公语之故,且告之悔。
对曰:“君何患焉?
若阙地及泉,隧而相见,其谁曰不然?“
公从之。
公入而赋:“大隧之中,其乐也融融!”
姜出而赋:“大隧之外,其乐也洩洩。“
遂为母子如初。
君子曰:“颍考叔,纯孝也,爱其母,施及庄公。
《诗》曰:‘孝子不匮,永锡尔类。
’其是之谓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