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处心声句自神,暗中摸索总非真。
画图临出秦川景,亲到长安有几人?
赏析
这首诗批评了缺乏现实体验的模拟文风(如西昆体、江西诗派等),指出了诗歌(文学)创作的源泉是客观现实,真情必然来自诗人的切实生活感受。元好问认为,文学作品不是作家头脑中虚构的,而是客观现实在头脑中的反映。只有像杜甫那样“亲到长安”,对客观的描写对象有了实际的接触和体验,才能激发内心的感受,写出入神的诗句。如果一味去“暗中摸索”,临摹前人的作品,是永远不可能在诗中真实地描绘出现实对象的(“总非真”)。这样,元好问就在杜甫和杜诗的影写者们中清晰地划出了一条真、假诗人地界限。
猜您喜欢
先公藻鉴识终童,曾拔昆山玉一峰。
不见连城沽白璧,早闻烈火燎黄琮。
重围急变纷纷口,九地忠魂耿耿胸。
欲吊南云无觅处,士林能不泣相逢。
西北天低五顶高,茫茫松海露灵鳌。
太行直上犹千里,井底残山枉呼号。
万壑千岩位置雄,偶从天巧见神功。
湍溪已作风雷恶,更在云山气象中。
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
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
万古骚人呕肺肝,乾坤清气得来难。
诗家亦有长沙帖,莫作宣和阁本看。
沈宋横驰翰墨场,风流初不废齐梁。
论功若准平吴例,合着黄金铸子昂。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
无人说与天随子,春草输赢较几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