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大全

请使用空格隔开作者和分类,比如:李白 写景

过始皇墓

唐代 · 王维

古墓成苍岭,幽宫象紫台。
星辰七曜隔,河汉九泉开。
有海人宁渡,无春雁不回。
更闻松韵切,疑是大夫哀。

分类: 讽刺  抒情  愤懑 

王维: 讽刺  抒情  愤懑 

背景

诗作于开元元年(713年),诗人年方十五岁。他于此年离家游历长安,露过长安郊外骊山脚下的秦始皇古墓,不禁发出兴亡盛衰的感叹。

参考资料:
1、邓绍基 周秀才 侯光复主编.中国古代十大诗人精品全集 王维:大连出版社,1997年01月第1版:第3页

译文

秦代的那座古墓成了长满野草的山岭,可它那幽暗的地宫,却是豪华壮丽的宫殿。
墓顶上镶着大珍珠,象征日月和金木水火土五星;墓底用水银灌注成江湖河海。
墓中有江海人岂能渡过;暗黑阴冷,永远无春的地下,绝无雁鸭飞回。
野风吹得松树哗哗作响,像是被始皇封为大夫的泰山松的哀悼声。

注释

幽宫:幽冥界的宫殿,这里指秦始皇的陵墓,又指地下的孤独,紫台:与“紫微宫”义同,天帝的宫殿。转指天子的宫殿。
七曜:中国古代对日(太阳)、月(太阴)与金(太白)、木(岁星)、水(辰星)、火(荧惑)、土(填星)五大行星的一种总称。河汉:天河。九泉:地下的世界。九,为极限的数字,表示“无限”之意;泉,指黄泉之国。
松韵:风吹松树发出的声音。大夫:官职名。秦始皇祭祀泰山时,途中遇到大雨,遂在松树下避雨.后来秦始皇封这棵大树为“五大夫”(《史记·秦始皇本纪》)。

赏析

王维的这首诗,主要是揭露他穷奢极欲,榨取民脂民膏的一面。它描写了秦始皇墓的宏大规模:陵墓象山岭一样高,墓穴象一座地下宫殿。里面有明珠做的日月星辰,水银做的江海,黄金制的雁。这几句极力铺叙墓穴的豪华,但看不出诗人是暴露还是羡慕。再往下看就有微词:有海却没有人渡船,墓里没有春秋,雁也不会冬去春来。意思是说,再阔气,也毫无用处。从这两句可以看出诗人对秦始皇大修陵墓已经有所不满。最后两句则充分表现了作者的态度:陵墓周围传来了一阵阵松涛声,好象是大臣们的哀怨。他只听到卿、大夫们的哀怨而没有听到人民的呼声、怒吼,是他的局限性。不过从这些诗句可以看出,他对秦始皇搜刮民脂民膏是持批判态度的。
  诗的中间二联,是从史书的记述中想象到的墓室中的情形,是对历史的再现。在秦始皇的墓中,还有难以赘述的广阔世界。但在现实世界中,这里的一切都是无声的,都僵硬地放在这里。死亡的时间与众不同,所以描写这方面的诗歌也就较为稀少了。然而,在这个不一样的世界中,墓中的景观又被作者好像看到了一样一一地被描写了出来。王维感觉的视觉性——画家之眼。在这里可以说是得到了最好的发挥。至尾联时,开始传来了声音。风吹松树的响声,与大夫哀悼秦始皇之死的恸哭重合在了一起,作品怪异的色彩越来越浓了。
  这首诗从客观描写到最后表明作者的态度,写得很有层次。全诗写得委婉含蓄,后四句虽然流露了诗人的倾向性,但表现得比较隐蔽,不是赤裸裸的直说,耐人寻味。全诗剪裁得当,十分精炼。关于秦始皇墓内的耗费,历史上记载很多。作者只写以明珠为日月,以水银为江海等,因为这些事物为秦始皇墓中所特有,最能表现秦始皇的铺张。这首诗是王维比较重视视觉印象的代表作品。

猜您喜欢

东谿玩月(一作王昌龄诗)

唐代 · 王维

月从断山口,遥吐柴门端。
万木分空霁,流阴中夜攒。
光连虚象白,气与风露寒。
谷静秋泉响,岩深青霭残。
清灯入幽梦,破影抱空峦。
恍惚琴窗里,松谿晓思难。

塞鸿秋·功名万里忙如燕

元代 · 薛昂夫

功名万里忙如燕,斯文一脉微如线。
光阴寸隙流如电,风霜两鬓白如练。
尽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见?
至今寂寞彭泽县。

分类: 讽刺  现实  社会 

戏题辋川别业

唐代 · 王维

柳条拂地不须折,松树披云从更长。
藤花欲暗藏猱子,柏叶初齐养麝香。

白发赋

魏晋 · 左思

星星白发,生于鬓垂。
虽非青蝇,秽我光仪。
策名观国,以此见疵。
将拔将镊,好爵是縻。
  白发将拔,惄然自诉:禀命不幸,值君年暮。
逼迫秋霜,生而皓素。
始览明镜,惕然见恶。
朝生昼拔,何罪之故?
子观桔柚,一暠一晔,贵其素华,匪尚绿叶。
愿戢子之手,摄子之镊。
  咨尔白发,观世之途。
靡不追荣,贵华贱桔。
赫赫阊阖,蔼蔼紫庐。
弱冠来仕,童髫献谟。
甘罗乘轸,子奇剖符。
英英终贾,高论云衢。
拔白就黑。
此自在吾。
  白发临欲拔,瞑目号呼:何我之冤,何子之误!
甘罗自以辩惠见称,不以发黑而名著。
贾生自以良才见异,不以乌鬓而后举。
闻之先民,国用老成。
二老归周,周道肃清。
四皓佐汉,汉德光明。
何必去我,然后要荣?
  咨尔白发,事各有以,尔之所言,非不有理。
曩贵耆耄,今薄旧齿。
皤皤荣期,皓首田里。
虽有二毛,河清难俟。
随时之变,见叹孔子。
  发乃辞尽,誓以固穷。
昔临玉颜,今从飞蓬。
发肤至昵,尚不克终。
聊用拟辞,比之国风。

分类: 寓理  讽刺 

红线毯

唐代 · 白居易

红线毯,择茧缲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染为红线红于蓝,织作披香殿上毯。
披香殿广十丈馀,红线织成可殿铺。
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美人蹋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太原毯涩毳缕硬,蜀都褥薄锦花冷,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宣城太守加样织,自谓为臣能竭力。
百夫同担进宫中,线厚丝多卷不得。
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
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作地衣。

分类: 乐府  讽刺 

迎神

唐代 · 王维

〔一本二首题下并有曲字〕
坎坎击鼓。
鱼山之下。
吹洞箫。
望极浦。
女巫进。
纷屡舞。
陈瑶席。
湛清酤。
风凄凄兮(一作又)夜雨。
不知(一本无此二字)神之来兮不来。
使我心兮苦复苦。
(一作我心苦)。

热门搜索

唐诗三百首 宋词三百首 宋词精选 高中文言文 初中古诗 小学生必背古诗

朝代

先秦 两汉 魏晋 南北朝 隋代 唐代

五代 宋代 金朝 元代 明代 清代 近现代

类型

写景 思乡 离别 励志 抒情 爱国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田园 爱情
查看更多...

作者

李白 杜甫 苏轼 辛弃疾 白居易 陆游

王世贞 黄庭坚 王安石 苏辙 柳宗元
查看更多...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