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军族贵兵且强,汉家已是浑邪王。
子孙相承在朝野,至今部曲燕支下。
控弦尽用阴山儿,登阵常骑大宛马。
银鞍玉勒绣蝥弧,每逐嫖姚破骨都。
李广从来先将士,卫青未肯学孙吴。
传有沙场千万骑,昨日边庭羽书至。
城头画角三四声,匣里宝刀昼夜鸣。
意气能甘万里去,辛勤判作一年行。
黄云白草无前后,朝建旌旄夕刁斗。
塞下应多侠少年,关西不见春杨柳。
从军借问所从谁,击剑酣歌当此时。
远别无轻绕朝策,平戎早寄仲宣诗。
背景
《送浑将军出塞》是高适为右武卫大将军浑释之出征所作的赠别之作,创作时间为唐玄宗天宝十三年(754年),时高适在哥舒翰幕府任掌书记,浑释之为哥舒翰麾下将军。
译文
将军您出身尊贵,而且麾下兵力强盛,您的祖上汉朝时已经是浑邪王。
您家世代在朝中都蒙受皇恩,现在您的部属在燕支山一带。
您的士兵都是阴山一带的健儿,出战时常坐骑好马。
您的战马佩着银饰的马鞍,勒着镶玉的肚带,军中飘拂着精美的蝥弧旗。屡次追随哥舒翰将军击溃突厥军队。
您在战场上像李广那样身先士卒,在谋划方略上和霍去病一样,虽不学孙子、吴起的兵法,也能措置得宜,曲尽其妙。
据说边境又有千万敌人的骑兵入侵,昨天边塞上告急文书已经到了。
城头上画角之声响起,匣中的宝刀日夜在鸣叫。
浑将军意气风发,决定出征万里以外;努力作战,准备了出行一年的计划。
军队前进,扬起的尘土与白草相掩映;早上高举旌旗,夜里则击刁斗传令。
边塞上有很多侠义少年,关外春天可见不到杨柳。
从军应该选谁呢?击响宝剑高声歌唱正在这个时候。
您将远行,我和您分别,请别轻视我的送别之情,希望您早日平定侵略者,以便及早给朝廷献上获胜捷报的诗歌。
注释
浑将军:即浑释之,曾为右武卫大将军,其祖先是曾率众降汉的匈奴浑邪王。浑邪王:据《史记·匈奴列传》所载:“浑邪王杀休屠王,并将其众降汉。”
燕支:山名,也作焉支山,在今甘肃山丹东。
控弦:引弓,意指士兵。阴山:在内蒙古东部。登阵:一作“临阵”。大宛马:古大宛国多宝马,故用以名好马。
蝥弧:旗名。逐:跟随。嫖姚:这里指哥舒翰。骨都:本为匈奴王名,这里指突厥将领。
卫青:据史载应是霍去病,因二人同时,故多有误引。
羽书:泛指军事报文。
画角:古代管乐器,出自西羌。
甘:决意。判:拼。判作:一作“动作”。
关西:玉门关以西。
绕朝:战国时秦国大夫。仲宣:三国文学家王粲字。
赏析
浑将军祖先即汉代匈奴浑邪王。因此开始二句:“”就从浑将军的祖先写起:远在汉代,他们就是归顺中原政权的部落首领,族贵兵强,屡建战功,高居王位。起调高远雄浑,豪气笼罩全篇。“子孙相承”以下四句,由“族贵兵强”生发开来,依次展示出浑将军家族传统的发扬光大:“子孙相承”,遍布朝野;“部曲”精锐,驰骋“燕支”。率擅长骑射的“阴山儿”箭无虚发;骑一日千里的“大宛马”所向披靡。开篇六句概括、勾勒浑氏家族显贵、英勇的雄壮气势,为下文造声势、作铺垫。
“银鞍玉勒绣蝥弧”以下四句,将焦点聚集到了浑将军身上。但,诗人并不正面直接刻画,而是以烘云托月的手法,渲染出浑将军的忠勇义烈和赫赫战功。“银鞍”一句,先以物写人。马具精良,军旗猎猎,显示出浑将军高昂的志气。后面三句,每句以一历史上的名将形象来烘托浑将军。“嫖姚”指汉代名将霍去病,曾任嫖姚校尉大破匈奴(此喻哥舒翰)。“骨都”指匈奴左右骨都使。句首用一“每”字,表明浑将军经常随哥舒翰出征,战功累累。此外,又以李广的体恤将士,身先士卒,卫青的不泥于古人兵法,以方略为贵,托出浑将军的优秀品质和用兵的灵活。以上十句可作为第一层,诗人从“族贵兵强”、战功卓著等方面,把浑将军的形象勾勒得高大雄武。
“传有沙场千万骑”以下为第二层,形势急转。当敌人又气势汹汹地向边境发动了侵略战争,“羽书”飞至,形势危急时,浑将军又毅然奔赴疆场,奋战不息。塞外的生活艰苦清寂,时而传来几声哀厉高亢的画角声,更增添了几分凄严肃穆的气氛。而诗人却以“宝刀”切望为国杀敌而昼夜鸣叫这一兀傲奇警的夸张想象,再一次形象揭示出浑将军忠勇义烈的英雄本色。“意气”二句,诗笔又从正面直探心曲,传达出浑将军豪迈的“意气”:只要能为国杀敌,确保边疆,就是转战“万里”,“辛勤”经年,也算不了什么。继而诗人再以“黄云”连绵、衰草遍地的广漠边塞;“旌旗”朝飞、“刁斗”夜鸣的军旅生活;春风不度,杨柳绝迹的“关西”艰苦环境,反衬出众多“侠少年”藐视一切艰难困苦、勇赴国难的牺牲精神。这众多的英雄形象,如众星捧月一般,使浑将军叱咤风云、驰骋万里的风貌更加光彩照人。
最后四句为第三层,回应题目的“送”字,寄寓自己的殷切希望。“从军借问”二句用王粲《从军诗》之意,颂扬浑将军所从之主帅哥舒翰的“神武”。正因为如此,才不致久劳师于外,故麾下当“击剑酣歌”,以示庆幸。据《左传·文公十三年》,有晋人士会返晋,绕朝赠之以策的记载。“策”字这里语含双关,也有“策谋”之意,意思是希望浑将军不要忘记自己临行时所献的破敌之策。“仲宣诗”即王粲所作之《从军诗》,本颂扬曹操西征张鲁的胜利,此喻报捷之诗,期望浑将军早奏凯歌,建立功业。诗人连用两典,结语悠远。杜甫说高适“篇终接混茫”,这首诗就是一例。
在这首诗中,高适以高远雄浑的起调,整散相间的句式,不停转换的韵律,多角度、多侧面塑造了浑将军这样一个忠勇爱国的名将形象,使其诗歌具有雄壮豪放的鲜明艺术风格。
猜您喜欢
御跸下都门,军麾出塞垣。
长杨跨武骑,细柳接戎轩。
睿曲风云动,边威鼓吹喧。
坐帷将阃外,俱是报明恩。
君不见富家翁,昔时贫贱谁比数。
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
子孙成长满眼前,妻能管弦妾能舞。
自矜一朝忽如此,却笑傍人独悲苦。
东邻少年安所如,席门穷巷出无车。
有才不肯学干谒,何用年年空读书。
长安少年不少钱,能骑骏马鸣金鞭。
五侯相逢大道边,美人弦管争留连。
黄金如斗不敢惜,片言如山莫弃捐。
安知憔悴读书者,暮宿虚台私自怜。
几番时事重论,座中共惜斜阳下。
今朝翦柳,东风送客,功名近也。
约住飞花,暂听留燕,更攀情语。
问千牙过阙,一封入奏,忠孝事、都应写。
闻道兰台清暇。
载鸱夷、烟江一舸。
贞元旧曲,如今谁听,惟公和寡。
儿骑空迎,舜瞳回盼,玉阶前借。
便急回暖律,天边海上,正春寒夜。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荒烟凉雨助人悲,泪染衣襟不自知。
除却春风沙际绿,一如看汝过江时。
桂阳年少西入秦,数经甲科犹白身。
即今江海一归客,他日云霄万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