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侃尝出游,见人持一把未熟稻,侃问:“用此何为?“
人云:“行道所见,聊取之耳。“
侃大怒诘曰:“汝既不田,而戏贼人稻!”
执而鞭之。
是以百姓勤于农植,家给人足。
译文
陶侃曾经外出游玩,看到一个人拿着一把没熟的稻穗,陶侃问:“你为什么用这个呢?”那人说:“我走在路上看见的,姑且取来玩玩罢了。”陶侃非常生气地说:“你既然不种田了,还随意戏弄别人的庄稼!”陶侃把那人抓起来用鞭子打。因此老百姓都勤恳地耕地,家家生活宽裕,人人丰衣足食。
注释
尝:曾经。出:外出。持:拿着。何为:即“为何”,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指干什么。云:说。聊:姑且。耳:罢了。汝:你.不田:不种田。田:名词作动词,种田。贼:毁害,毁坏,损害,伤害。执:抓住。鞭:名词作动词,抽打。是以:因此。勤于农植:即“于农植勤”,对农业肯下苦力。给:富裕,足,丰足。足:足够。聊取之耳:随便取来玩玩罢了。汝既不田:你既不努力种田。戏贼人稻:为了游戏破坏农民的庄稼。陶侃:史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在所辖的长江中游地区,甚至“道不拾遗”。这显然与他的爱惜民力,重视生产有关。出:外。持而鞭之,而:表转折。
赏析
这个故事体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重视农耕,爱护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的品质。
节俭是中华名族的优良传统。珍惜劳动果实,则是农民辛勤劳动的尊重。陶侃用他的实际行动传承了这一美德,并因此换来了一方百姓的丰衣足食。作为青少年,我们更应该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更应该珍惜粮食。
作者对陶侃态度是赞扬,表现了陶侃爱民如子,珍惜粮食,珍惜劳动成果,正直的特点。
猜您喜欢
百里有民社,古为子男国。
苟有爱物心,稚老皆蒙德。
为身不为人,鄙哉陶彭泽。
有妇人昼日置小儿沙上而浣衣于水者。
虎自山上驰来,妇人仓皇沉水避之。
二小儿戏沙上自若。
虎熟视久之,至以首抵触,庶几其一就惧;而儿痴,竟不知。
虎亦寻卒去。
噫,虎之食人,先被之以威,而不惧之人,威亦无所施欤!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曰:“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
桓侯曰:“寡人无疾。“
扁鹊出,桓侯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桓侯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桓侯又不应。
扁鹊出,桓侯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
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
桓侯遂死。
泰山之阳,汶水西流;其阴,济水东流。
阳谷皆入汶,阴谷皆入济。
当其南北分者,古长城也。
最高日观峰,在长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
四十五里,道皆砌石为磴,其级七千有余。
泰山正南面有三谷。
中谷绕泰安城下,郦道元所谓环水也。
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岭,复循西谷,遂至其巅。
古时登山,循东谷入,道有天门。
东谷者,古谓之天门溪水,余所不至也。
今所经中岭及山巅崖限当道者,世皆谓之天门云。
道中迷雾冰滑,磴几不可登。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
戊申晦,五鼓,与子颖坐日观亭,待日出。
大风扬积雪击面。
亭东自足下皆云漫。
稍见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彩。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或曰,此东海也。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宫在碧霞元君祠东。
是日,观道中石刻,自唐显庆以来,其远古刻尽漫失。
僻不当道者,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苍黑色,多平方,少圜。
少杂树,多松,生石罅,皆平顶。
冰雪,无瀑水,无鸟兽音迹。
至日观数里内无树,而雪与人膝齐。
桐城姚鼐记。
新凉入闾巷,旧暑何人扫。
筠笼卖红莲,莎阶坠丹枣。
蕉衫日以疏,纨扇安能好。
蝉悲西风树,燕乱斜阳草。
此意属渊明,篱边几樽倒。
四载一相逢,相逢遽为别。
侪辈日萧条,与君俱白发。
卮酒不暇执,旧游那复说。
忽忽无他言,暑行戒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