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屏不见刀斧痕,石下初谁得行径?
千骑来时停管弦,月明更觉山中静。
猜您喜欢
雨过横塘水满堤,乱山高下路东西。
一番桃李花开尽,惟有青青草色齐。
暮冬天地闭,正柔木冻折,瑞雪飘飞。
对景见南山?
岭梅露、几点清雅容姿。
丹染萼、玉缀枝。
又岂是、一阳有私。
大抵是、化工独许,使占却先时。
霜威莫苦凌持。
此花根性,想群卉争知。
贵用在和羹,三春里、不管绿是红非。
攀赏处、宜酒卮。
醉捻嗅、幽香更奇。
倚阑干、仗何人去,嘱羌管休吹。
赵郡苏轼,余之同年友也。
自蜀以书至京师遗余,称蜀之士,曰黎生、安生者。
既而黎生携其文数十万言,安生携其文亦数千言,辱以顾余。
读其文,诚闳壮隽伟,善反复驰骋,穷尽事理;而其材力之放纵,若不可极者也。
二生固可谓魁奇特起之士,而苏君固可谓善知人者也。
顷之,黎生补江陵府司法参军。
将行,请予言以为赠。
余曰:「余之知生,既得之于心矣,乃将以言相求于外邪?
」黎生曰:「生与安生之学于斯文,里之人皆笑以为迂阔。
今求子之言,盖将解惑于里人。
」余闻之,自顾而笑。
夫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
知信乎古,而不知合乎世;知志乎道,而不知同乎俗。
此余所以困于今而不自知也。
世之迂阔,孰有甚于予乎?
今生之迂,特以文不近俗,迂之小者耳,患为笑于里之人。
若余之迂大矣,使生持吾言而归,且重得罪,庸讵止于笑乎?
然则若余之于生,将何言哉?
谓余之迂为善,则其患若此;谓为不善,则有以合乎世,必违乎古,有以同乎俗,必离乎道矣。
生其无急于解里人之惑,则于是焉,必能择而取之。
遂书以赠二生,并示苏君,以为何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