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
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闵通:悯)
译文
宋国有个人忧虑他的禾苗不长高,就拔高了禾苗,一天下来十分疲劳地回到家,然后对他的家里人说:“今天太累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快步去到田里查看禾苗的情况,禾苗都已经枯萎了。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注释
闵:同“悯”,担心,忧虑。长:生长,成长。揠:拔。茫茫然:疲惫不堪的样子。谓:对,告诉。其人:他家里的人。病:疲劳,困苦,精疲力尽,文中是引申义予(余):我,第一人称代词。趋:快步走。往:去,到..去。槁:草木干枯,枯萎。之: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义,不译。寡:少。耘苗:给苗锄草。非徒:非但。徒,只是。益:好处。孟子:战国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有“亚圣”之称。
赏析
1、客观事物的发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这一寓言还告知一具体道理:“欲速则不达“。
2、人们对于一切事物都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才能把事情做好。反之,单凭自己的主观愿望去做,即使有善良的愿望,美好的动机,结果也只能是适得其反。
3、要按照自然规律做事,不要急于求成,否则,只能是适得其反。
猜您喜欢
人有负盐负薪者,同释重担息树阴。
少时,且行,争一羊皮,各言藉背之物。
久未果,遂讼于官。
惠遣争者出,顾州纪纲曰:“以此羊皮可拷知主乎?“
群下咸无答者。
惠令人置羊皮席上,以杖击之,见少盐屑,曰:“得其实矣。“
使争者视之,负薪者乃伏而就罪。
北人生而不识菱者,仕于南方,席上啖菱,并壳入口。
或曰:“食菱须去壳。“
其人自护所短,曰:“我非不知,并壳者,欲以去热也。“
问者曰:“北土亦有此物否?“
答曰:“前山后山,何地不有?“
夫菱生于水而非土产,此坐强不知以为知也。
江汉浮浮,武夫滔滔。
匪安匪游,淮夷来求。
既出我车,既设我旟。
匪安匪舒,淮夷来铺。
江汉汤汤,武夫洸洸。
经营四方,告成于王。
四方既平,王国庶定。
时靡有争,王心载宁。
江汉之浒,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彻我疆土。
匪疚匪棘,王国来极。
于疆于理,至于南海。
王命召虎:来旬来宣。
文武受命,召公维翰。
无曰予小子,召公是似。
肇敏戎公,用锡尔祉。
釐尔圭瓒,秬鬯一卣。
告于文人,锡山土田。
于周受命,自召祖命,虎拜稽首:天子万年!
虎拜稽首,对扬王休。
作召公考:天子万寿!
明明天子,令闻不已,矢其文德,洽此四国。
晋献文子成室,晋大夫发焉。
张老曰:“美哉,轮焉!
美哉,奂焉!
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
文子曰:“武也,得歌于斯,哭于斯,聚国族于斯,是全要领以从先大夫于九京也!”
北面再拜稽首。
君子谓之善颂善祷。
跞躁摧长恧兮擢戟驭殳。
所离不降兮泄我王气苏。
三军一飞降兮所向皆殂。
一士判死兮而当百夫。
道祐有德兮吴卒自屠。
雪我王宿耻兮威振八都。
军伍难更兮势如貔貙。
行行各努力兮于乎于乎。
荆宣王问群臣曰:“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也,果诚何如?“
群臣莫对。
江乙对曰:“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
天帝使我长百兽。
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
兽见之,皆走。
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今王之地五千里,带甲百万,而专属之于昭奚恤,故北方之畏奚恤也,其实畏王之甲兵也!
犹百兽之畏虎也!”